说起美好生活,我估计很多小伙伴跟我一样想到的是虽各自不同,但方向一致的,即各种需求被满足后的画面。我们在谈论目标动力时,也大多源自对实现目标后的“美好生活”的满足感而牵引着,但“美好生活”他的终点目标在哪里?怎么样才能实现美好生活呢?
我以前其实一直有一个误区,比如说我认为我实现个人财富自由,这就是我的美好生活,我就幸福了,那朋友会问我,那你财富自由的标准是什么?那我说可能是有1,000万。可是朋友会说,不,1000万只是立足于当下的标准,当你有1,000万的时候,你就真的觉得幸福吗?有可能那个时候你的目标又调整成了我想要1亿。所以侧面来说,有的时候美好生活它其实是一个不断在行进着的过程,而不是一种固定存在的状态,讲的再简单一些,它是一个取向而不是一个目的地,它是一直在流动着的变化着的。就像我们的人生终点,从生理上来看,他的终点就是死亡,但是从精神上面来看一个人他完全没有终点,精神,它就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它是没有消散的,是在宇宙中的。当然,听起来有点玄乎,这里不展开说。
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机的独特的个体,所以每个人讨论到具体的美好生活时,不可能是有完全一样的,罗杰斯将对美好生活的特点总结下来它可以概括为:美好生活是人类集体具有内在自由时所自觉选择的一种变化过程的独特取向。
这里小伙伴们看到有一个“内在自由时”。这个内在自由,是一种经验的开放。我们常常说我们发生一件行为,说出的一些话,或脑子里有些想法可能是20%的冰山以外的那部,那这20%是怎么来的呢?就是你从基因到现在所积累的经验。但往往冰山以下的80%的潜意识,我们有的时候可能无法接受他的真实,也就是不相信那是属于自己的潜意识,这种抗拒其实是来源于“阙下知觉”,“阙下知觉”这种机制的作用是使机体借此得到对自我构成威胁的经验的预警。它相当于存在于我们内部的一个防御警察,当我们接触到外界的一个刺激与我们以往的经验不符时,它就会产生预警,这个本身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保护,但是往往很多时候却限制了我们的经验开放性,也就是容易陷入到自我保守的经验和认知之中。结果就会造成我们意识上是在一个方向上运行,而我们的机体却朝着另一个方向运行。
所以美好生活的过程,它就是一个逐渐远离自我防御向着对经验的开放而转变的过程,这样子的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能够倾听自己,越来越能够体验发生在自己内心的感受。
想象一下,如果万事万物都是已知的。而没有任何可猜测或者可体验的新的东西,那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如死水一般的沉寂污浊。曾经看到有一个评论说,人生最大的惊喜就是你不知道下一刻会有什么未知的新知。所以对于经验开放的个体来说,每个瞬间都将会是崭新的新鲜的。当人的心态到达这个程度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常认为的那些自身能量充足、自我接纳、积极乐观的人。
当然对于经验的开放也是意味着有勇气体验不确定性。而正是那些有潜在信息认定自己就是赢家,生活值得信赖的工具的那些人,越是走在拥有美好生活的过程中。
总结下来,满足美好生活的过程主要有三个特征:
1.对经验日益增长的开放性。
逐渐远离自我防御,向着对经验的开放而转变的过程。体验自己内心的感受,觉察自己的情绪并接纳。
2.日益提升的存在性的生活。
活在当下,在生命川流向前的长河中,掬起每一捧水,都是新鲜而又不同的甘水。这种流动的性质意味着个人变成机体经验的流动、前进过程的参与者和观察者,而不是对经验加以控制。
3.对机体日益增长的信任。
当我们信任自己,对一个新的情境的全部反应,即意味着我们对经验开放的程度不断增长,做“感觉正确”的事情。
要么有选择的自由,成为真实的自己,要么掩饰在一个面具背后,要么前行要么后退。
所以罗杰斯说,这个美好的过程绝不是为怯懦者设计的生活,它是个人潜能的日益拓展和成长,它涉及了生存的勇气,它意味着使自己完全投身于生活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