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在微信朋友圈终于看不到“不转不是中国人”了》。腾讯在昨天出的这篇文章,截止现在的阅读数9w+,我的朋友圈很多人转发,而且不少朋友转发的配文很耐人寻味,是“不转不是中国人”,哈哈。看来,大家对微信朋友圈某些恶俗分享式营销手段的槽值爆棚啊!
但是,一方叫好的同时,另一批新媒体领域的朋友们呵呵哒了。其实,腾讯不是第一次对“诱导分享”、“诱导关注”、“测试抽签”等微信营销手段进行限制和处罚措施。只不过,在昭告天下的同时,却不能在行动上以理服人。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
1.“人工审核”成了最无法反驳的借口
很多做微信号的朋友都遇到过做活动或者写文章被微信处罚的情况。事儿小了删除文章、屏蔽链接,事儿大了封号删粉。有些郁闷的新媒体人在被罚了之后,怀揣着愤懑不平的心理,会举报不少和自己情况相同的号的活动,想看一下是不是同样的查封流程。之后!问题就来了!纳尼?!我被封了,他为什么不被封?!太不公平了!
这时候如果你找微信客服,费千方百计联系上人工服务诉苦后,得到的回答大意都有这么一点:“我们是人工审核,不能保证绝对的。”
好吧,怪我咯。
2.规则模糊,让人觉得不够公平公正
后台很硬的服务号,哪怕天天推送画面粗糙,排版任性,字体颜色五花八门的转发送话费送流量,也绝对不会查封。可是一些小品牌小企业,认真策划设计的小活动,却封杀起来非常坦荡荡。这也是让不少新媒体人苦恼不忿的一点。
最新的微信团队规则中第三点规则是“以游戏、测试等方式,吸引用户参与互动的,具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比手速、好友问答、性格测试,测试签、网页小游戏等;若内容中包含以上情况,一经发现,立即停止链接内容在朋友圈继续传播、停止对相关域名或IP地址进行的访问;对于情节恶劣的情况,永久封禁帐号、域名、IP地址。”
不如大家做个讨论,如果是前段时间很火的“值乎”,按最新的标准,你们觉得它会被封杀吗?当然,我问了百度的一个同事,同事觉得是不会的,因为值乎算是知乎一个比较稳定的小产品。对此我持保留意见。问了另外一些新媒体的朋友,有人调侃,人家干爹是马化腾,你觉得会不会?
当然,从现在的发展趋势和微信团队的种种措施来看,新媒体确实是越来越不好做了。为什么?
1.大号越来越买不起
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团队而言,花几千甚至上万的预算在一个普通大号上买个推广位,而且还不能保证效果,确实心疼。而这样就又带来了恶性循环,经费充足的大牌子知名度越来越高,小团队小品牌想生存下去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2.资深媒体人的威胁
不少资深媒体/文案人进军自媒体,给本就参差不齐的新媒体尤其是微信公众号小编们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像“深夜发媸”、“咪蒙”这些资深媒体人的优势不光在文字驾驭能力和读者心理把控能力,他们所处的媒体圈子更使他们带有了天然的传播优势。
3.微信团队不断出新的审查规范
其实,即便是新出了封杀规则,有绝妙的策划方案一样能给自己的品牌带来强大的传播力。前提是,对品牌活动的策划水平要求更高!对技术和设计的能力要求也更高!这也就意味着,四两拨千斤的所谓新媒体营销优势,已经渐渐消逝;人人都能做新媒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4.新媒体人的圈子容易造成“拟态效应”
记得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作为新媒体/互联网人,想知道你的文章活不活,活动成不成功,不应该看你自己的朋友圈。而要看楼下大牌的大爷大妈,地铁瞌睡的路人甲。”想一想确实有道理。还是拿“值乎”举例,其实认真想一下,真正开始传播的人,还是互联网圈子的队友们。包括一些经典的广告营销案例,转发的称赞的,也多数是广告圈/媒体圈的朋友们。
新媒体人的微信好友里很多都是自己的同行。而在这样的一个圈子里,很容易产生一种“拟态效应”,让我们陷入自嗨的误区,而忽略的真实的受众心理和需求。
总之,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能赶上风口的,也只能是那些做足前期功夫的人。想做好新媒体领域,还是要一日不可懈怠的学习,尤其是做好对传播/营销/文案等基础知识的夯实。多思考,多尝试,多总结,紧跟趋势,多多交流。还有一点,要养成“偷窥”的怪癖——多留意你身边的人,他们关注什么,他们的兴奋点在哪里,尽量跳出自己的工作圈子,融入日复一日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