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御史中丞卢杞,是卢弈之子,貌丑,脸上有大块蓝色胎记,有口才。皇上喜欢他,二月六日(原文为丁未日,根据柏杨考证修改),擢升为大夫,兼领京畿观察使。郭子仪每次接见宾客,姬妾不离身侧。卢杞曾经前往探病,郭子仪屏退全部侍妾,独自靠着床几接待。有人问他缘故,郭子仪说:“卢杞貌丑而心险,妇人辈见了他必定会发笑,如果得罪了他,以后他若得志,我们家就要被灭族!”
杨炎既杀了刘晏,朝野侧目,李正己累次上表,要求公布刘晏罪状,讥斥朝廷。杨炎惧怕,派心腹分别到诸道,以宣慰为名,实际上是秘密告诉节度使们说:“刘晏依附奸邪,建议先帝立独孤皇后,皇上怨恨,自己杀了他。”皇上听闻,非常厌恶,由此有诛杀杨炎之志,隐而未发。二月十六日,调任杨炎为中书侍郎,擢升卢杞为门下侍郎,并兼任同平章事,不专任杨炎了。卢杞相貌丑陋,又没有学问,杨炎轻视他,多假托生病,不和他同桌吃饭;卢杞也恨他。卢杞阴险狡诈,想要起势立威,稍微不阿附他的,都必欲置之死地,引荐太常博士裴延龄为集贤殿直学士,对他亲信任用。
华杉曰:
有缺陷的人容易自卑,自卑的人特别需要尊重;你尊重他,能得到超额回报;轻视他,则会招来凶狠报复。郭子仪明白这个道理,杨炎则不明白。
4、
二月十七日,更名汴宋军为宣武军。
5、
振武节度使彭令芳苛刻暴虐,监军刘惠光贪婪,激起兵变。二月二十六日,军士们一起将二人杀死。
6、
征发京西秋季边防兵一万二千人戍防关东。皇上等望春楼,宴劳将士,唯独神策军将士不喝酒,皇上派人诘问,将领杨惠元回答说:“臣等从奉天出发时,军帅张巨济告诫我们说:‘此行如果大建功名,凯旋之日,我与你们一起欢庆。在打胜仗之前,不要饮酒。’所以不敢奉诏。”等到出师,有司沿道设置酒食,唯独杨惠元所部没有打开一瓶酒。皇上深为叹美,赐书慰劳。杨惠元,是平州人。
7、
三月,设置溵(yin)州于郾城。
8、
三月二十二日,任命汾州刺史王翃(hong)为振武军使、兼任镇北、绥州、银州等州留后。
9、
派殿中少监崔汉衡出使吐蕃。
10、
梁崇义虽与李正己等连结,兵势寡弱,对朝廷礼数最恭敬。有人劝他入朝,梁崇义说:“来公(来瑱)有大功于国(平定安史之乱),上元中年为阉宦谗言陷害,被肃宗猜疑,拖延而不敢应召进京,等到代宗嗣位,他马上入朝,结果被灭族。像我这种长年累积了这么多罪状的人,怎么能去!”
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屡次请求讨伐,梁崇义更加惧怕,增修武备。流民郭昔告发说梁崇义要叛变,梁崇义听闻,请朝廷给自己定罪。皇上为此杖打郭昔,流放远方;又派金部员外郎李舟到襄州,晓谕圣旨,以安抚梁崇义。
李舟曾经奉使去见刘文喜,为他陈述祸福之道,刘文喜将他囚禁,正巧帐下将士杀死刘文喜,投降朝廷,诸道飞扬跋扈的节度使们听闻,都以为李舟能覆城杀将。李舟到了襄州,郭崇义厌恶他。李舟又劝郭崇义入朝,言辞颇为急切耿直,郭崇义更加不悦。这次朝廷遣使宣慰诸道,李舟又被派往襄州,李崇义拒绝他入境,上言说:“军中疑惧,请换一个其他使者。”
当时,黄河两岸诸镇都对朝廷猜疑不定,皇上想要展示恩信以安抚他们,夏,四月二日,加授郭崇义为同平章事,妻子、儿子全都加以封赏,赐以铁券;派御史张著带着手诏征召他入朝,并任命他的裨将蔺杲为邓州刺史。
11、
五月八日,因为兴兵打仗,增收商税为十分之一。
12、
田悦最终与李正己、李惟岳定计,结成联盟,抗拒朝廷,派兵马使孟祐率步骑兵五千人北上增援李惟岳。
薛嵩死时,田承嗣盗据洺州、相州二州,朝廷只得到邢州、磁州二州及临洺县。田悦打算利用山脉为边境,说:“邢州、磁州就如同两只眼睛,在我腹中,不可不取。”于是派兵马使康愔率八千人包围邢州,别将杨朝光率五千人设置栅栏于邯郸西北,以阻断昭义救兵,田悦亲自将兵数万人,包围临洺。邢州刺史李共、临洺守将张伾坚壁拒守。
贝州刺史邢曹俊,是田承嗣旧将,老而有谋,田悦宠信牙官扈崿,而疏远他。等到攻打临洺,召邢曹俊问计。邢曹俊说:“兵法十围五攻;尚书以逆犯顺,更加处于弱势。如今顿兵于坚城之下,粮食吃完,又没有援兵,这是自取灭亡。不如派一万人防守崞口,阻遏西方来的敌军,则河北二十四州都为尚书所有了。”诸将厌恶他的意见与自己不一致,一起诋毁他,田悦于是不用他的计策。
华杉曰:
曹俊说“兵法十围五攻”,是指《孙子兵法》的兵力原则,“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围城需要十倍兵力,进攻需要五倍兵力,因为防御比进攻要容易。田悦是以逆犯顺,反叛朝廷,政治上不占道义,就更加没有胜算。兵法贵在“知胜”,一切都在开打之前,要知道自己有没有胜算,开战前布署错了,打起来就没法赢。诸将反对邢曹俊,并不是他们有什么判断,而是因为邢曹俊的意见和他们不一样,如果听了邢曹俊的,就是他们之前错了,没面子。田悦不懂得人性,人们表面上是坚持自己的看法,实际上是维护自己的面子,田悦就上了面子的当。在要面子还是要命的选择上,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要面子。所以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人最大的美德,莫过于与人为善。与人为善,不是对人好,而是别人的看法、做法比我的好,我就能舍己从人,放弃自己的看法、做法,选择听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