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没有写文章了,一方面确实手懒,一方面也更多关注在实践。最近,行动力上来了,能量也慢慢攒足了。是时候让自己做个标记,将成果再次沉淀,让它们真正长在自己的身体中,任所有的别人和岁月都抢不走,有种被烙定的感受。
为这篇转发写个引子,无法确定自己完全理解和掌握了文中的内容,但是确实让我如同打通任督二脉般获取到了能量。
如何提高能量,做到心、口、行动一致。我很棒(自我的认可)--我很棒(自我的相信)---我很棒(行动的证明)
格局:胆量--胸怀--气度--见识--智慧--眼光--责任心--使命感--爱心(缺一不可,逐渐递进)。
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自我的力量。
【转】:格局决定你的世界,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
01 前言
最近咪老湿以一篇《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又火透了半个自媒体圈,要说火透自媒体圈,先得火透朋友圈,没有流量的事儿大家都懒得干,等你先成为了超级热点,蹭的人就突然多了起来,三五成群七嘴八舌,围起来批判一番,好不快活。
其实倒也未必是真反对咪老湿的观点,只是要是你写篇赞同的,谁乐意看呢?看原作不好么?所以很多作者他本身对一件事儿可能是无感的,怎么写完全看利益引导他怎么写。
看看自媒体这个比鸟蛋还小的圈,都把人逼成什么样了。
说自媒体比鸟蛋还小,一点也不夸张。虽说大家都用上了微信,但我在亲戚朋友那儿不完全统计一下,有订阅公众号看文章习惯的,连1/3的微信用户都不到,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怎么添加关注,所以,你们现在利用这个工具学习,似乎在这个时代的起步阶段已经躺赢第一场了。
跟大家仔细聊聊,究竟哪些通道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
02 分清格局层次
先翻一下上回说到的点。
1、格局,是一个人认知层次的宏观表现。
2、我们生活在不同的精神空间。
3、认知层次低的人没法看到高层次的世界。
4、层次与层次之间有游离通道,但一般需要人引导。
5、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仔细看看这些点你就知道,今天的内容有多困难了。因为认知层次升级之所以如此困难是由于这个通道非常的窄,少有人能过,而之所以这个通道如此之窄的原因,就是“认知层次低的人没法看到高层次的世界”。
既然人人都看不到上面,自然几乎人人都认为自己才是最正确的了,之所以说“几乎”,是依然有人能看到上面有东西,但看不清、看不懂而已。
所以我们要说的第一个进入“认知层次升级”的通道点就是——懂得分辨层次。
一个好的厨师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也许你会说出与他的专业技能相关的一大通东西,但最基础的不是这些,而是拥有一条好舌头。
小野二郎说:如果我的舌头不如客人的,那么我是做不出让客人满意的东西的。
道理也显而易见,你没法分辨相似味觉和口感之间的细微差别,自然就会将粗糙的东西拿给要求精细的客人,这是你用再高的技巧都没法弥补的。
那么我们升级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我们虽然看不到某些层次里的具体世界,但至少我们得能看得出那里是有更广阔的世界的,这也是我们获得进步的基础。
如何做到呢?我把他叫作——推倒自己的积木。
积木,代表你的积累,一旦搭上去了,就会产生一种叫“我就代表正确”的副产品。千万别认为这种副产品很容易对付,很多人都认为自己能容纳跟脑中既有观点不同的声音,但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恰恰就是“我就代表正确”的一种表现。
你的知识是你日积月累而来,包括固定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定式等,这些都非一朝一夕可形成。不过如果我说你练了一门邪门功夫,已经到了上升的天花板,现在要你自废武功,重新修炼正道的无上妙法,恐怕你是非常抵触的。你没法放弃自己的积累,所以你就算隐约知道我可能正确,也会找个借口说,无上妙法那就是个屁。
看,有多难。
我们的格局之所以提升不了,是因为我们看不到或根本不想看到更高层次的认知。我们惯于抵触不同的声音,其本质,在于我们不愿意推倒自己亲手搭起来的积木。
在这里鼓励大家推倒积木,并非等同于鼓励毫无主见,只是每个人都需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牛人固执己见,是因为他看得到别人的不牛,而不牛的人固执己见,往往是因为害怕一无所有。
所以,提升格局第一条:能看到不同格局的层次,实现的方式是让“沉没成本沉没”。
03 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
有能力分层了以后,我们就有了谦卑之心,但光是这样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学会从更长的时间跨度和更大的空间跨度去看问题。
我5岁开始学象棋,很快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在我很小的时候,还没有拿到很多奖,也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因此起手的布局很差,但我能下赢很多成年人,理由只有一个,我能比他们多看几步。往往开局一阵劣势,慢慢就能扳回来,为什么多看几步如此重要呢?因为很简单,你在3步以内思考出来的最优解,到了5步以内,可能就是最臭的。
在上一篇文章《格局——决定你的世界》(详见文末)中,有一位读者给我留言说,你说不该专注班级排名,但前10名能保研,第11名就不能。我就以此为例讲一下。
看过上一篇文章的都知道,不该专注班级排名的意思,是要放眼全局,而不是停止进步,而放眼全局,恰恰就是以专注自身的方式进步,而非小区域排名本身。
所有人的价值都是他每一个面的总和,所以我们在保持其他面不变的情况下,在任一方面取得进步,都可以提升自己的价值。
如果A的能力值为100,他在自己的班级里排名为11,无缘保研;而B的能力值为90,但由于他成功拖下了几位竞争者(同时也变相拉低了自己的能力),在自己班级里排名为10,因此B被保研了。那么,B就强于A了吗?
这是典型的视野局限。A的能力值为100,他只是没有被选入保研名额里,不代表他没有被保研的实力,他完全可以凭自己的能力考取研究生,无需保研。当然,未来不可预测,或许A考试当天出了某些状况,并没有考上,但,这就能表明B的策略是正确的吗?
B可能对自己的策略洋洋自得,但当我们将时间的跨度拉长来看,可能会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儿。一把时间跨度拉长,你会发现,一个人在某个时间点的选择在当时看是正确的,但如果从20年后来看,很可能并不比另一个选择更好。有人说,关键点的选择更重于努力,但其实这是一句事后的话,无论你当时的选择有多“正确”,你都只能在事后碰巧验证了之后,才能说“正确”,且你根本无法证明另一条路的“错误”。
所以为什么我们应该专注自身?因为当你将时间跨度拉长了之后,你会发现,概率性地提高自己的变现能力,只有专注于自身价值的耕耘这一条路,其余都不是你能控制的,也无所谓好坏,因为好坏只有很久以后才能被主观性地认定。
那么更大的空间跨度呢?也是一样。
当我们聚焦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时,我们作出了看似最适合自己的决定,我们给出了自己认为最正确的评价。然而,当你把聚焦的圈子扩大,刚才正确的决定和主观评价可能就不再正确,而影响这些的,都是由于空间发生改变,空间内的对象发生改变,因此规则就随之改变。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望远镜看这个世界,只是有些人的筒大一些,有些人的筒小一些,那些筒小一些的,本质上比筒大一些的少看了一部分内容,也就相对远离了真相,当然这不代表筒大的就看到了真相,因为我们最终只能接近真相。
所以,提升格局第二条:当我们用更长的时间跨度和更大的空间跨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无论你得到的结论看起来有多荒谬,都比之前的思考要好。
04 直击事物核心
当我们懂得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看事情了以后,就要多在实践中进行调整,因为没有一种知识是以神笔马良的形式存在的,持续的操练才能将你与其他人区分开来。
接下来就要说到第三条了,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学会直击事物的核心。
每一种事物都有自己的核心,这就是它的运作原理,当你想去观察、分析、评价的时候,要记得把它的内核给挖出来
比如很多人说,爱情这个东西,各人有各人的理解。
怎么会呢?事物的内核就只有一个,如果各人有各人的理解,那就是理解得不对,只是各有各的不对而已,就跟盲人摸象一样,你摸腿,说是根柱子,我摸鼻子,说是根管子。
爱情就是化学反应,你理解了就知道了,没有那么多玄乎的东西,你想要不停地获得大脑内的奖赏中枢给你的奖励,就只有对对方好嘛,因为你想要回报,对方回报给你的时候,你的奖赏中枢就会带给你好的感觉,你要的是这个。
等奖赏中枢不再给奖励的时候,其实爱情就已经消失了,剩下的相濡以沫,不过是一种合作关系,或是因为不想改变某种既有习惯,或是受道德压力的影响,才做出的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
懂了这个以后,再看很多人说真正的爱情是不求回报的,不就知道是扯淡了么?一个人不求回报他能干点啥呢?他啥也不会干,因为他没有理由干,他可以看上去“无私奉献”,但其实也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另一种感受,这种感受对他来说可能更过瘾而已。
那那些照顾植物人老伴几十年的呢?我曾经在一篇讲婚姻的文章里说过,要么就是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立牌坊,要么就是道德责任感特别强,或者以前跟老伴感情特别好,现在不想放弃沉没成本,或只有照顾她才能让自己内心更快乐么,否则会受到内心的谴责,所以本质上不还是为自己么?就是为了自己的同时也为了别人罢了。
这只是个利益方向是否一致的问题,爱情在哪儿呢?
所以有些事在有些人眼里,非常显而易见,但在另一些人眼里,好像难以接受。提升格局就是要把“难以接受”这种情感舍弃掉,事物的核心不论跟你之前所受的教育有多大的出入(我们所受的很多教育都是扯淡),它就在那里,你不能说因为你从小到大都被一个神棍洗脑,所以现在“难以接受”就是正确的,那你就永远找不到它。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还会问一个问题,那就是我现在没有直击事物核心的能力,我总思考不到点上,怎么办?没关系,从调整自己的认知体系开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体系,里面藏着一套用于判断的方法论,这个体系决定了你的思维方式,也决定了你的格局。
除了条件反射以外,我们几乎遇到每件事情,都会在这套体系里过一过,然后产生我们独有的判断,所以,要拥有直击事物核心的能力,必须调整这套体系,而且是定向调整,像园丁一样剪掉无用甚至有害的东西,然后非常谨慎地往里添加融合新的东西。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会不断地觉得自己的体系很简陋,这没有问题,修正本来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脱胎换骨是个不知不觉才能达成的成就,不是几个顿悟就能解决的。
所以,提升格局第三条:直击事物的核心。实现的方式是定向修正自己的认知体系。
友情提示:千万不要认为光看就行了,有那么多需要践行的东西,打算不劳而获,想也不要想(光看文在我看来,并不算劳)。
“格局”——决定你的世界
01 格局这个东西
前几日跟一投资人聊天,聊到了最近很抢镜的“乐视”。其实乐视也没出啥大事儿,就是供应商集体讨钱而已,这在普通人这儿算是个坎,在乐视这个级别上,只是路上的一颗小石子。
乐视的步子迈得很大,目前稍微扯着点蛋,但扯着蛋疼一下不代表就不继续走了。至于美国内华达州财政部长 Dan Schwartz 称乐视是庞氏骗局,就纯粹是胡说八道了,乐视的很多业务确实不挣钱,但“烧钱——画“饼”——融资——再烧钱”的模式不代表就是庞氏骗局,很多时候仅仅是你没有看懂而已。
贾跃亭是个优秀的企业家,这样的企业家并不多,你可以在马云、李嘉诚等人身上看到类似的东西,那就是在商业上拥有较高层次的格局。
格局这个东西,并没有那么高大上,人人都有,它就是我们的认知层次。
当我们说某个人格局很大时,通俗化的解释就是他的认知层次较高,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
在认知层次中,只能从上往下看,没法从下往上看,每提高一层,就能看到多得多的风景,而处于下层认知的,光用想象是很难理解上层认知的。
我曾经说过,我们本质上并不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因为世界是个精神实体。多数人的五感大体相同,比如多数人能分辨色彩、声音等,但还是有部分人是没法分辨的,他们的世界就跟多数人的不同。假如把所有人的眼睛或耳朵等感官都改个构造,那么世界就变成了另一副样子,而你却真实地认为那当然就是客观事实,其实只是你的接收器换了而已。
如果说五感是人类对世界信息自以为是的初级判断,那么认知则是人类对世界机理自以为是的高级判断。如果类似五感的接收器的改变能改变世界的根本面貌(其实是幻象),那么认知的差别,同样可以让我们生活在不同的精神空间。
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很奇怪,这事儿他怎么会不介意?怎么可能不介意?一定是装的。但是气人的是,他似乎不但不介意,还根本就不关心,这就是世界作为精神实体层面上的不同。
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格局的差别如何打造不同的世界。
02 学习上的格局
以前念书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那些成绩特别好的学生,特别好与人分享,你有什么不会的题目去问他,他会把自己会的跟你说得明明白白。当然他也有不会的时候,也特别不耻下问,哪怕你的成绩不如他,他也不觉得“丢脸”,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成绩再好,也不可能在知识上真包含所有不如他的人。
而有些人则不太一样,你有什么不会的题目去问他,他就算知道也随便找个理由打发你,而他自己不懂的,则因为缺乏“交换的筹码”,渐渐地也问不出口了。这类人的成绩往往处于中游附近,至多是中游偏上,属于看起来不太笨,在笨人眼里可能还有点小心机,实则智力也是比较低下的一类。
有人会问,那那些中游以下的学生呢?由于他们不常有机会回答他人的提问,因此不在讨论之列。
为什么他们的行为会有这样的差别?本质上就是由于他们的格局不同,因此他们的世界就不同。
在认知能力较高的人看来,班级里的排名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们到学校里是学习知识,既然是学习知识,当然只跟自己比较才有意义,只要我今天比昨天懂得更多就行了,阻碍别人进步不仅对自己于事无补,还会拉低自己所在群体的平均值,以致于未来有可能影响到自己的高度。
哪怕是从不那么正确的功利主义的目的出发,我们念书就是为了考个好大学,今后找份好工作,那么班级里的排名一样没有意义。因为你的高考成绩是全国排名,排名100000与100001并没有本质区别,拉下几个人的成绩对你毫无用处。
而那些认知能力较低的人就不同了,他们着眼的,就只有自己的小世界——班级,班级排名就是他们的全部,甚至有些父母都是这样认为的,只要班级名次下降,那就一定是退步,这是非常可笑的。所以对他们来说,这是个零和博弈,拉下一个人,就意味着自己向前进步了一名,这种道理听听就很蠢吧,但在现实中,很多人会犯这样的错误,因为他们的世界就只有这么大,所以也只看得了这么远。
03 职场上的格局
学习上的认知层次差距,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而行为本身,又决定了我们的高度。在职场上,也同样如此。
我很少看到在职场上能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的人。职场,是一个人的修行,是没有什么狗屁同伴和狗屁对手的,再过几年,市场进一步细分和信息化以后,大家的感受可能会更加明显,你的收入,就是你价值的真实反映。在不完全市场里,南郭先生还能沾点平台的光芒,但这种搭车行为,很快就会消失了。
最近几年,我看了太多浑浑噩噩的人,他们不停地横向比较,同事偷懒我为什么不能偷懒,同事拖拉我为什么不能拖拉,不知道公司裁员,同事出门要饭是不是也跟着去要饭呢?
很多人把工作看成是计件奖赏,今天我在这待了多久,你给我多少钱,我能换多少吃的,就是这种很原始的折合方式,所以老板为什么要设置打卡机,为什么要查岗,就是因为这样的员工到处都是,接着员工和老板斗智斗勇,将宝贵的精力消耗在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上。
职场如下棋。下棋重在布局,也就是职业规划,当我们落子的时候,我们得知道为什么落子?如果你因为一个月多挣200块而落子,并弃原有布局而不顾,那你的格局就值这个价了。
拥有较高认知层次的人,他们的着眼点根本不会在这样的地方,他们清楚自己的布局,知道自己每一刻在做什么,能起到什么作用。当突如其来的各种预料之外的干扰出现时,他们也会实时调整自己的布局,但整个未来,他们始终看在眼里,这就是作为舵手的掌控力的体现,对他们来说,未来早已提前来到,只是实现的路径千差万别而已。
在这条孤独的路上,为什么我说同伴和敌人都不存在?
因为他们都在实时变化着,甚至相互转化着,因此放太多心思下去就容易做无用功。很多伟大的企业就是专注自身,在你不断牛逼的同时,敌人跟不上脚步,自然就不配做你的敌人了,打他干什么呢?这跟盯着班级的排名是一个道理。
提升格局,就能看到更大的世界,这种感觉就像是“卧槽,为什么之前我就没想到”,这说明你接收到了来自更高段位的信息,赚到了,而在这信息出现之前,你几乎是想破脑袋也冲不过去那个关卡的。我又得拿乐视举例了,很多人说乐视的生态到底是什么?一会儿做这个,一会儿做那个,像五子棋落子一样,东一个西一个,还怎么连起来?还怎么做闭合生态?看看AlphaGo就明白了,你看它老下臭棋,是因为你的计算能力没到,等它都连起来,你才知道打鸟的不是乱枪。
04 人生里的格局
所有的格局都可以包含在人生格局里面,包括上面的学习、职场,还包括爱情、友情、金钱、时间等等,每一个切片的认知都是它的一部分。
世俗的理解,也就是大多数人对某种事物的认知,往往就代表了中间层次的认知,比如前几天的林丹出轨事件,我已经看到了世俗认知群体的庞大。很多人是没有办法超脱这个层次的,但他们自己根本不觉得,因为看不到上层,会以为自己所处的认知层次就是最高层,而再上面的层次虽然也一样如此,但他们至少是看得到普通吃瓜群众在哪里的。
人生这场修行,就是不断提升格局的过程,至于社会上普遍认同的体现人生成功的东西,如金钱等,只是副产品而已。
你的认知层次到了一定阶段,金钱只是想不想的问题,并不存在能不能的问题,它只是一个随之而来的产物。但这么说是不是有钱人的认知层次都较高呢?那也不是,有些人靠狗屎运也是可以成为有钱人的,毕竟人生才数十载,狗屎运攒下的钱也未必败得光。
我们以前说门当户对,其实指的是认知层次,但很多人总是理解为金钱。山鸡之所以不能配凤凰,是因为在大概率上,凤凰在认知层面上是山鸡无法想象的,因为他们的成长环境、教育和见识都不同,而造成这些不同的,则一大部分是因为金钱,所以很多人才粗浅地以为门当户对就是指金钱。
但这并不绝对,只是个大概率的筛选,也有穷人家的孩子格局特别高的,而富人家的孩子特别浅薄的,所以社会的阶层虽然在大部分人那里确实是固化的,但在小部分人那里,还是流动的。
当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地方,我们会俯视这些东西,之后我们就能看得更加清楚。
比如亲情、爱情、友情等感情,都是你用来填补自我精神力的东西。当你的精神越空白,你越需要这些东西,反之,当你自己用大脑就能完整地创造出它们的时候,是无需再向外去寻求的。
很多人会觉得玄乎,这不是忽悠人么?其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认知层次差异。因为看不到,所以不理解,所以认为不存在,所以觉得是忽悠。
篇幅有限,仅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我们都知道爱情是有保鲜期的,这个保鲜期并不以“我跟XX相处了XX年”为界限,而是你们朝夕相对的时间有多长。一般来说,人体会在朝夕相对的2年内对为特定对象分泌的多巴胺、苯乙胺、5-羟色胺和催产素等物质产生抗体,因此哪怕你的对象是范冰冰或胡歌也是一样。
从这个时候开始,出轨的诱惑力就会大增,因为每个人对这些化学物质的刺激都是有瘾的,而对大部分人来说,能使它们分泌的对象早已不是你身边的那位。
如果你的另一半有足够大的魅力,时常受到诱惑,而你期望他(她)用意志力去保持忠诚,这简单就是天方夜谭。我曾在文章里说过,意志力是个稀缺资源,它没有办法24小时起保护作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没有办法可以留住魅力值爆表的另一半呢?还是有的,那就是帮助提升他(她)的认知层次,我在上一篇的评论回复里说“智慧可以抵消部分人性”,就是这个意思。
认知层次高的人,是可以用精神力创造出以上的化学物质的,所以,两个高认知层次的人相结合,他们是可以白头到老的,是真正的白头到老,而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爱情变亲情”那种。我找的是另一半,要亲情干嘛呢?如果变亲情,那跟我多个兄弟或闺蜜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两个能够通过精神力创造上述化学物质的人,他们之间是可以一直保持着吸引力的,从而大大增强抵挡外界入侵的防御能力。
作者简介: 蔡垒磊,天使投资人,简书推荐作者,高智商协会“胜寒”终身会员。个人公众号:请辩(qingbian-c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