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欢追星。奇怪得很,我倒是从来没有对哪个明星着迷得不得了,买海报,买专辑,追演唱会什么的,都没有干过。我曾经还郑重其事地问朋友:“为什么我跟你们不一样?”
但我也有喜欢的人,只是淡淡地喜欢,不强烈,并且她们都不是什么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娱乐圈人物。
其中一个喜欢的人,是廖一梅。
廖一梅喜欢得早。去看《恋爱的犀牛》时,台词并没有多刻骨铭心,可我就是记住了,特别是那句“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温暖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那些台词,既不刻意调动你的情绪,又不一味地卖弄感情,恰到好处,点到为止。尤其是到后来剧终时,马路的主演在舞台上高声呐喊。大概因为是在大学城的活动,面对着下面充满期待、一张白纸的学生,很激动。马路情绪高涨,满腔热血,一遍比一遍激昂地喊着:“上天会厚待那些勇敢的,多情的人。”(现场气氛很好,后来第二遍在剧院看,演员好像演得有些敷衍,现场反应平平,朋友看完给了个一般的评价,也不想看第二遍。)
很是喜欢《恋爱的犀牛》,就去查了查,发现编剧是廖一梅。后来买了廖一梅的书《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我边读边发现,她是个放弃舒适也要追求真实的人。抽筋剔骨这种最为彻底的方式,偏偏适合她这种把自己剖析得干干净净的人。
“人得有把自己逼入绝境的勇气。”
“人应当有力量,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出来。”
“生命就是这样的,能保持自己的幽默感、自嘲的态度实际上是需要力量的,以煽情换取别人的某种怜悯我觉得是很可耻的事儿。”
“不要渴望事情简单到你都可以用最简单的一个词一句话去理解,这个生命就是那么复杂,正因为复杂才有趣,要不然太枯燥无味了。”
......
在我看来,廖一梅是有勇气的。畏畏缩缩不是做事的准则,把事情推到极致的境地,一探究竟。虽然人看起来瘦瘦弱弱的样子,但是她的背后,是不借助任何外物的强大和气场。哪怕结果并不让人心满意足,但谁在乎呢?做事带着顾虑, 才会催生更多的不良反应。
不然为什么我们要读书呢?读书的过程,也是不断地拷问自己的一个过程。书读得越多,就越知道自己想活成什么样,越能发掘真实的自己。笨拙地活着,是不是真的是一种笨拙的方式?不是,我反而觉得是对自己最真实的方式。
“我的笨不是脑袋不够用不好使,而是在竖着‘容易‘和‘艰难’两个路牌的十字路口,我永远选择‘艰难’的那一边。在从小到大,数不胜数的选择中,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这么干,一路这样沿着‘艰难’的路牌走了过来。”
我也愿意选择艰难的路,过一种笨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