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很多人在朋友圈晒书单,或者有些人天天找我要书单,让我推荐书籍,貌似很多人看了很多书。
但是当某天聊起其中一本书的内容的时候,如果内容稍微深刻,她就一脸茫然“我也看过那本书,我咋就不知道里面竟然写了这些?”
这是典型了自以为读过了书,其实根本没有读过。
这个没有读过,不是说她没读,的确读了,只是她没有收获到书本的内容,精髓,所以等于没读过。
为什么很多人读了书,却仍然一无所获?
答案是: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很多人读书只是停留在认识字的基础上,什么意思?
就是书本每个字你都认识,但是没有办法理解书中包涵的意思。把一本书的每个字认识了一遍,然后把书扔了,接着感慨这书不过如此,没什么好读的。最后束之高阁。
书本是什么?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如果不带着脑子去读带着心去看,你永远不知作者所云!
我曾经专门给学员培训如何看书,学员反馈信息说,看书只是看喜欢的书,或者只看自己喜欢的段落。
这是大错特错,读书跟吃饭一样讲究营养均衡。
另外,看书不能断章取义。
这就好比盲人摸象,摸着大腿当成柱子,摸着鼻子当成绳子,摸着身体当成墙壁!
没有一个宏观立体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看起书来理解的永远只是沧海一粟,而且还是错误的,曲解了作者的意思。更可怕的是读的多,错的多,或者是读了也是白读。
绝大部分没有收获的原因
第一、太过片面看待书籍,只看喜欢的段落,其他的部分不用心看
任何一本书籍,都是一个系统,写过书的作者都知道,很多理论和观点都是一个特定的条件支持,才能够成立,所以会有一个铺垫的过程。
而不会看书,片面理解或者忽视,作者描述的前提条件。所以,导致这些不会看书的人,只相信一个结论,忽视了书本论述的逻辑过程,很多时候结论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学习作者的逻辑思维。
而只看结果的人,就将这部分精华的内容忽视了。然后就更盲人摸象一样,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断章取义。
第二、读书的时候没有带脑,没有走心,最主要原因是懒
这种情况是,看书的时候没有经过思考的人,没有思考作者在写本书的原因目的,背景
只是单单写了什么文字,自己就看到哪些文字,文字背后的意思是不会用心揣摩它的来龙去脉。
主要原因归结为这个读者太懒了,懒的思考!
第三、个人的理解能力,悟性不够,阅历不够、没有办法理解意思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什么同样的一本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
我身边有两个朋友,都看《红楼梦》一个朋友讨论的泪眼婆娑,觉得太悲哀,读的是辛酸泪
一个朋友只是看到了文中热闹的场景而已
很显然第一个朋友理解的更加的透彻。
不要盲目以自己的视角说书好与不好,或许等10年之后再看你10
年前觉得什么都不是的一本书,你会一拍大腿感慨:”
写得太特么棒了!”
原因是你的人生阅历上去了,你对人生的理解的高度不一样了,你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了,你对生命的感悟深刻了。
而这个时候,你再看之前满纸荒唐言书籍的时候,你会觉得作者写的就是真理。
第四、心态浮躁,断章取义,看头不看尾
心态浮躁,看书是没有收获的。
很多人为什么迷茫?迷茫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浮躁,一个浮躁的人看书的时候,特别功利
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一定要在这本书里找到我要找到的答案,我要解决我的迷惑,如果没有解决我的迷惑,这本书就是垃圾。
存在这种浮躁的心态导致他根本就不会用心平静的去看一本书,只是蜻蜓点水的随意乱翻。
这种状态就好比,一个没有武功基础的小喽啰,期待一日成为武林大侠,然后天天寻找武功秘籍一样的。
即便真有哪天武功秘籍在手,他也不会看到学到,因为浮躁的心态遮住了他的慧眼。
第五、没有系统看书方法,想到哪里看哪里。
任何事物都有方法,很多人看书是不讲究章法的。
想怎么看就怎么看,读书是讲究方法的,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看法
有些需要精度,有些需要略读,有些需要反复读
第六、不做读书笔记
不做笔记,不将精华部分入脑的人是没有办法吸收书本知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时候我的读书笔记都能一本一本堆在桌子,这些都是自己的收获!
读书有三层境界,第一层读作者写出来的文字,
第二层,读作者表面表达出来的意思;
第三层,读作者心里想表达,但是没有表达的意思,比如诗歌里的托物言志!
看看你的境界在那一层?
张涔汐:头发虽长,见识不短;眼光虽毒,嘴巴不毒,以犀利的文笔,让你的认知突围。畅销书《你的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