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天才呢?
百度百科上关于天才是这样介绍的:天才,是指人拥有一定的天赋,即天分,不是可以学到的东西。
莫扎特5岁的时候会作曲,被称为神童;老虎伍兹被公认为史上最成功的高尔夫球手之一,网球界的威廉姆斯姐妹几乎创造奇迹……那他们都可以被称之为天才么?他们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么?
其实并不是,他们只是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并勤加练习而已。你也可以,只是你的能力没有被开发出来。
《天才假象》这本书收录并整理了近25年来出现的各种证据,它能有效驳斥“天才拥有常人没有的天赋”这一结论。书中用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所谓的天赋,只在最开始有用,随着练习的深入,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肯吃苦,肯动脑,准备好进行长时间的练习,那么人人都可以实现卓越。”
本书的作者马修·萨伊德,也是作品《黑匣子思维》的作者,他是英国乒乓球顶尖高手,近十年的时间都霸占英国乒坛榜首的位置。同时通过自学,他考上了英国牛津大学,以一等成绩毕业。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天才不是比别人聪明,而是比别人拥有更多认真练习的时长。
1.持续的练习
“神童只是将天文数字般的练习时间压缩到从出生到青春期这短暂的时光中了”。
再回到我们最开始有关天才的问题,那莫扎特是天才么?
我们都知道,莫扎特6岁时在弹琴上已经非常优秀了,5岁开始进行乐曲创作,10岁之前已经创作出了许多的曲目。但这是全部真相么?
事实的真相是,莫扎特的父亲本身就是著名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在莫扎特3岁开始,当同龄人还在玩玩具、咿咿呀呀的时候 ,莫扎特已经开始接受专业的、高强度的训练了。估算下时间,在莫扎特还没有到6岁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接近3500小时的训练。
这是什么概念?从3岁到6岁,平均每天三个小时以上。
我们来计算一下,按照普通人,从六岁开始学习,坚持每天一个小时的训练,想要达到3500小时的练习时间,需要十年的时间,也就是16岁。如果每天只进行半小时训练,那就是20年,26岁。而莫扎特在6岁就已经完成了这些训练。
一个26岁的年轻人,会作曲,我们可能会觉得的他厉害,但并不是特例,你也可以做到。
马修·萨伊德说:“我们之所以对神童现象感到吃惊,是因为我们没有把他们和练习时长与之相同的成人做对比,而是把他们和同龄人做对比,而同龄人花给的时间精力远不及他们。”
那这是不是个例呢?
泰格·伍兹,连我这个完全不看高尔夫球的人,都曾听过“老虎伍兹”的名号。老虎伍兹不到2岁零八个月的时候,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做“沙坑球”,5岁生日前5天拥有了自己的一只高尔夫球杆,没到15岁已经全身心投入练习了一万小时了。
网球名将威廉姆斯姐妹,十一二岁的时候练习时长也已经达到了一万小时……
还有更多的例子能证明这个观点:天才不是凭空而来,卓越取决于持续不断的练习。
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很努力,却并没有收获很多呢?这就涉及到练习的第二个问题。
2.刻意练习,也就是有目的的练习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作为乐器老师,第一节课教了她两个基本指法,第二节课回课之前她告诉我她每天练四个小时,甚至更多。我一听非常惊讶,只是一个简单的基本指法而已。结果,一回课,全是错误。我随口问了一下,你是怎样练习的?她说:老师我太喜欢,所以我没事就抱着琴弹,边看电视边弹,我……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你花了时间,却完全不在点上,这些练习都是没有用的,还容易导致负面情绪,造成“我很刻苦,但是却没与效果,一定是我很笨”的心态。
那么,到底什么叫刻意练习?很简单,就是有目的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尤其强调在练习中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通过各种方法强化训练。
作者马修·萨伊德就是刻意练习的受益者。他在19岁的时候开始接受了中国陈新华教练的指导,乒乓球的训练不再是一对一,而是“多球训练”。教练会在身旁放一桶球,分别从不同的方位,用不同的速度,各种旋球发给他,他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作出判断,并进行回击。同时,教练将球台加宽,他需要迅速转移,练习脚下功夫,才能接到乒乓球。
正是因为这些特别的训练方法,马修·萨伊德的速度不断加快,世界排名也在不断的攀升。
其实这种刻意练习很容易理解,速度不够练速度,力量不够练力量。只不过很多人在训练的时候,很难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会对那些自己擅长的内容越练越顺,越练越有自信。这就导致了强的更强,弱的更弱。
事实上,所有世界顶尖球员都得益于这种“刻意练习”。
再举几个例子,泰格·伍兹把球踩进沙滩中进行击球,一次又一次的提高技术难度;演奏家为了精湛的演绎这首乐曲,通过练习基本功提高自己的手指能力;中国吊环王陈冰,每次训练结束后加练十个下法,如果有一个没有稳稳落地,就重新开始计数……
如果说这些所谓的“天才”他们还有什么优势的话,就是他们不仅仅在很小的时候就比同龄人多的练习时间,还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科学、专业的指导,所以在学习的一开始他们就进行了刻意练习,所以可以说他们练习的每一分钟都是高效的,有意义的。
如果说,你也能做到以上两点,基本上就差不多了,这里还有一点作为关键的补充,也不能落下——及时的反馈。
3.及时的反馈
反馈很容易理解,羽毛球不过网是一种反馈,高尔夫球打到场外去了,也是一种反馈,当然反馈不仅仅是这些。
我们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和教师就是非常好的反馈者,他们有着专业的技术,同时还是一个旁观者。每次的训练,他们都能给练习者一个明确的指示,“做的很好”,“这个地方可以再注意一些“。
这样的及时反馈可以让我们瞬间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改正做的不好的地方,同时也增加信心。任何一种练习,如果没有反馈,是很难成就卓越的。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也就是说,从平凡到世界级大师,你差的只是这“一万小时”,但现在我们知道了,还得是“刻意练习”。
我在刚开始读《天才假象》的时候,觉得成功需要天赋和汗水,但天赋非常重要,没有天赋再努力也是徒劳。但读完之后我才知道,我只是为自己不成功找了一个不努力的理由。
《天才假象》中有很多具体事例,比如在乒乓球届速度惊人的运动员,换到另一个测速度的游戏中竟然是反映最慢的……这些都告诉我们,所谓的天赋其实都是通过不断地练习所达到的。《天才假象》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了我莫大的信心,不是做不到,只是时间积累的不够而已。
从现在开始努力,定能成就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