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
杨绛先生的百岁感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我们很多人看过这篇感言,觉得心有戚戚焉。但又主动或被动地被各种人,各种事,各种利益纠葛驱使着,让自己的世界变成其他人的世界,而唯独不是自己的世界。
我先生毕业于两所国内著名高校,曾就职于大型央企很年轻就担任处长,后又曾任职跨国企业,但最终选择在众人意料之外辞职,从零开始学习最喜欢的葡萄酒品酒,梦想要在葡萄园里和葡萄藤,葡萄架和泥土相伴余生。
他在辞职后相当一段时间没有收入,儿子都不禁来问我:“爸爸是不是失业了?”我说:“爸爸这是停止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开始学习自己真正喜欢的,以后他就会把他喜欢的事情做成他爱的事业,这是有勇气的人才敢去做的事情。”确实,很多人都是一边抱怨着现状,却又不敢走出舒适圈,去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我曾经问过先生:“你其实并不喜欢和人打交道,怎么会选择了那样的本科专业?”他说:“其实这就不是我的选择,是我高中班主任说这个专业将来毕业好找工作,还有权力,班主任给填的高考志愿。”确实,直到现在很多高中生也是被父母亲属老师劝说着填写将来好找工作的志愿,没有好好想想自己真正热爱什么,或者至少不适合什么。
很多人也会想没关系,大学毕业后可以换工作。其实一旦走向社会,你就会开始因为养家糊口,孝敬父母,甚至为长辈的面子和世俗的评价标准,而变得更加小心翼翼,甚至可能逼迫自己做着并不热爱的工作,真正喜欢的事情好像变得越来越遥远。
先生当初从大型央企开同级别人士先河辞职时,他的父母很焦虑,认为他已经忘记了少年时在田间劳作的辛苦,说他:“别的不说,在这公司你出去哪里都是各地分子公司的领导同志们高接远送的,你还求什么呢?”是的,按照多数人的想法,他就是发疯了,而我更疯,居然还鼓励他。
其实,我之所以鼓励先生按照他自己的意愿选择,一是看到他经年累月做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人已经变得没有光彩,而我并不喜欢这样的他。二是我特别能体会逼自己做自己内心并不想做的事情,不是不能做好,而不能做得非常投入和优秀,不仅享受不到乐趣,还会经常纠结和不快乐,更会因为自己的不快乐而令周围的人也变得不快乐。当然,我也并不想很多年以后,在他老去没有能力做任何事情时,再来后悔这一生的来不及而去许愿下一世。为什么不在这一世就去做呢?
勇气和努力带来的是好的结果:这样的选择不仅让先生由内而外地焕发光彩,我也再次收获了魅力十足的先生。他自信自在又快乐,也带给我们一家人快乐。但是,有朋友问“那这样不就不能功成名就了吗?”我说:“那要看你如何定义成功?”
十七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著作《徐霞客游记》被翻译成几十国语言,流传世界。它的作者徐霞客在临终前,说:“汉代的张骞,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他们都曾游历天下,然后,他们都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受命前往四方。我只是个平民,没有受命,只是穿着布衣,拿着拐杖,穿着草鞋,凭借自己,游历天下故虽死,无憾。”
所以,我特别认同《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在大结局最后一篇最后一句话所写的那样:“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
一个人可能有勇气选择攀登高峰,承受痛苦也以苦为乐;而另一个人可能有决心选择归于平凡,疏于名利但甘之如饴;所以你并不能用你选择和认可的道路去评价别人是否成功和幸福。
其实,原本这世界上就有圣人,有经营奇才,也有默默无闻的再普通不过的人们,而成功和幸福可能属于他们每一个人。恰恰是你如果用各种理由去逼迫一个决心攀登高峰的人归于平淡,让一个生性平淡的人去追名逐利,那才是在毁灭他的一生,而这个世界也会变成一个混乱而无趣的世界。
生命是相通的:原生态的枫林,在山野间宁静生长与世无争度过数百年;而人们需要至少等待它们天然生长五十年以上,才能开始生产清甜不燥的枫糖。你喜欢它,就是喜欢不疾不徐的加拿大自然与人的平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