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序:以前的以前杂思录文章,没有啥主题,为了一篇文章成型硬凑出来的。现在在看看,还是有那么点意思。现在有想法都不想写了,原因是什么,除了懒,也就没啥了。
(一)
无意来到简书的小岛,看到一个有关写作的话题:笔尖上的那点事。翻了翻,竟然也想写两句,就留下了的一段唠叨,摘录如下:写作谈不上热爱,但回首往事,在007写作群的规则约束下,也竟然坚持了二年多,内心在这期间多数时间是煎熬,欢欣鼓舞的时刻有,但着实不多。有时翻翻自己写过的文章,感觉还是脱离不了小学生的水平,自己也感觉嫌弃,但又突破不了这个瓶颈,究其原因还是一个懒惰,不够勤快。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从不敢写的状态提升为敢写的姿态。小岛第一次来,发个感概与唠叨,今后会如何,让它自然演变吧!我不知道坚持与放弃的中间状态是啥。
(二)
勤之误。关于勤的词语和励志名言很多。比如说:词语有勤劳、勤勉、勤快、辛勤、勤能补拙;励志名言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其实,以前我内心一直是很抗拒这一个字的,因为在我看来,勤字给人的印象也是很俗气、很辛苦、很劳累而且不一定有结果,用勤字劝诫,有胜于无。为什么厚黑学会火?为什么成功学会热,我想,很多人都可能与我感受相同,无论干什么,都在寻找捷径,不断寻找一条期望一飞冲天的道路,就像天龙八部里的虚竹,遇到高人一夜给了70年的功力,瞬间成了高手。以前我绝对不相信勤能补拙,驴拉磨,再勤快也是驴,总认为那就是好听的口号。现在回头一想,终于信了,因为我知道不勤快,驴都当不成。
(三)
听一观点,很新鲜,启动了我的思绪。万维钢解读的大局观与科学观,使我耳目一新,如此分类设标签,我从来没想到。文章以秦国农民起义的例子说起,道出何为大局观,何为科学观,简单说,就是大局观不以事实为依据,以安身立命的潮流大局为重。而科学观就是以事实为依据。我当时一听,实在是佩服作者脑洞大开,会用这种说法来解读大局观与科学观,不过结合生活实际,也极为现实。以前我们是用好人与坏人来给我们认知的人打上标签,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越来越透明,社会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你以为的好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瞬间就变成坏人,相反地,你以为的坏人在时间的演变中才发现他其实是坏人,于是这个观念越来越模糊,给人订标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只能搬出老话来抵挡:知人知面不知心。万老师的这种说法让人很开脑洞,对照周边人一划分,世界变得简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