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说的是曾子他老人家每天通过几件事来反省自己。
反省,不一定是犯错后的思过悔悟,也可以是对自己日常言行的思考总结,通过定期的查缺补漏,从而达到审视自己,提高自己的目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定期反思总结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曾子一日三省,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难度有点大,我们若能做到一周、一月、或者一年一省,也就不错了。
以下算是我的一年一省,虽说时间跨度有点长,虽说来的有点迟,但是,行动总比不行动要好。
02
现在回过头来,我竟然不知道2016年是如何开始的。不过,如果要选出自己的年度关键词,我会选择读书。
读书,或者说阅读,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人必须要学会的一个重要技能,虽然明白和开始的有点晚,不过,终究还是正式上路了,这是唯一值得欣慰的地方。
2016年,借助于微信读书,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居然超过了200小时,这多少有点惊讶。惊讶的不是读了多长时间,读了多少本书,而是,有意识、有目的阅读习惯已然形成。
这一年,印象最深的几本书是:《穷查理宝典》、《思考,快与慢》、《自控力》、重生手记》、《最好的告别》。
03
这一年重新开始了一个新的习惯,那就是写作。
多年纠结迟疑、断断续续的状态,在今年9月终于重新连接起来,虽然时间间隔有些大,不过,终究还是上路了。
感谢简书和微信公众平台,让自己能够在移动时代,重拾写作。
3个月的时间,15篇文章。在外人看来,这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甚至根本就算不上写作。可是,谁说写作就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当初自诩的那点所谓的天赋和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消失殆尽;当初想要证明自己文字分量的那份急切,随着拒绝的次数增多,渐渐地地变得麻木。
有趣的一件事是,当时写的第二篇文章,因为简书首页投稿被拒,郁闷了好一阵子,因为这篇文章,我花了太多的时间。
3个月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当初的这篇文章在投稿后不久,就被其他的编辑推荐到了首页,而我,竟然错过了整整3个月。
后来陆续有其他的文章上了首页,也就没有了最初的那份期待。
这一年,写的很认真的几篇文章是:《关于吃这件事,你知道多少》,《一文看懂知识付费是怎么回事》,《要健康,有这份书单就够了》。
04
关于如何正确的思考,之前从来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问题,而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同大多数人一样,很多时候,处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这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因为思考能力的差别,因为见识与认知的差别,所以才有我们所看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距。
如何有效、正确、深入的思考?如何看见自己的思考过程,以及思考过后如何作出选择,这些从来没有意识到和想到的问题,可能才是真正的问题。
关于思考,我想到一句话:知道自己生气和知道自己正在生气,两者有着天壤之别。要想做到后者,需要具备更多的元思考能力。
05
这一年,感受最深的一个问题是:一个人如何持续正确的做某一件事,直到达成自己的目标,最终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从不同的地方,我得到相同的答案:做一个内在动机驱使的人好过做一个外在动机驱使的人;做一个进取型人格(be better)的人好过做一个表现型人格(be good)的人。
以上两个答案,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在做事的过程中,从内心出发,关注的始终是自身的进步与成长,而忽略外在的奖赏与诱惑,那么他能走的更远。
对比就会发现,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外在动机驱使、具表现型人格的人:因为高薪福利好而跳槽;因为外在的奖励和刺激,我们才有坚持做某件事的动力。
显然,自己也没能例外。
回过头来,发现自己现在依然还在写作的动力,正是来自对外在奖励和认同的期待,这真的是一件多少有点可悲的事情。
的确,之前有那么几次,产生过想要放弃的念头,好在只是一闪而过。
如何成为一个内在动机驱使的人,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06
一年的时间,对于一些人可以很长,对于另一些人也可以很短。不论长短,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身的改变。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件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那么,在生活的过程中,你是在乎外在的表现和奖赏?还是注重自身的进步和成长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