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俺是瀛头人
2018年12月30日,婺城区与武义县交界瀛头村钱氏圆谱。来自河北、湖北、山东与浙江杭州、金华钱镠(文化)研究会的代表齐聚这里,与婺城区箬阳乡瀛头村钱氏村民共同过节。
尽管天气寒冷,但对吴越王钱镠有个崇敬的心。瀛头村只有三百年历史,其祖上来自浦江县通化乡(今兰溪市梅江镇)钱宅。我最后竟然作为嘉宾到瀛头村参加圆谱仪式,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瀛头村一美女嫁到岩下陈村(今兰溪市梅江镇团结行政村),是完完全全的同村人,有缘分啊。
我是与同村他们一家四口人和金华市钱镠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李庆余先生一道,从位于梅江镇新兴产业园来的。早上四点二十分出发,到瀛头村应该是七点半左右。起头是两辆车,走山路是一辆越野车。一车六个人,据定是闹盈盈的。
每个节日后面都有女人的身影,钱氏圆谱,是瀛头行政村全村人的节日。向辛勤劳动者的她们致敬。
2——圆谱“接谱”盛象
3——行者写文赞叹瀛头村(有增删)
金华市区到瀛头村说是六十来公里,如果有高速公路只有个把小时的路程,走山区小路却是另外一回事。
金华~安地走的是双龙南路,车挂四挡或五挡,走五六十码,安地~瀛头村走“湖大线”,路很窄,对面来车交汇都要很小心,而且要找宽敞的地方;加上又是上坡,车子只能走二三十码。车子三步一拐五步一弯,一会儿走“N”形,再会儿走“S”形,驾车者可要一定的胆子和熟练的技能。所以,到瀛头村我们走了将近二个小时。(我们去的时候,只有一个小时,可见小老乡驾车之功夫)
村口有三、四棵一人围不过来的枫树,树下有石桌石凳,有不少村民在休息,我们扶母亲过去坐下,果然凉快,比我们车里空调舒服多了。村民告诉说,这几棵树已有三、四百年,庇护多少代村民,也见证瀛头村的兴衰。我不由感叹,真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距村南面0.5公里就是九龙山,山上有座庙,我与二姐夫妇俩决定去看看。将车开到九龙山脚,只见有水泥台阶直通山上。我们拾阶而上,细心的二姐数了一下,到庙有四百多级台阶。九龙山巅,绿树成荫,在几棵千年古树的掩映下,有一座400多年的古庙,这就是著名的“九龙庙”,应该建于明朝末年。
“九龙庙”供的菩萨和一般的寺庙不同,正面中间是观音和如来,观音小如来大,观音在前如来在后。右边是土地公公、土地婆婆,左边黒白无常。据说方圆百里,遇到大旱之年,人们就到庙里请菩萨,到龙潭求雨,说是很灵噢。
“九龙庙”再上去三百多台阶,上面还有一个庙,比较破落。村民告诉说供的是“唐大人”。估计也和永康方岩的“胡公大帝”一样,原是地方官,在位时替民办了不少实事 ,死了人们为了纪念他 ,就塑像建庙供奉。
回到村口树荫下,开始我们丰盛的中餐。
饭后,我们稍是休息了一会儿,顺便向村民打听去龙潭的路。去龙潭有水陆两条路,水路就是坐船进去,约二十分钟;陆路就是沿水库走进去,约四十分钟。我们原想进去坐船,出来走路。除了小妹和宽宽陪母亲在树下乘凉,其余六人都去。
我们将车子开到水库边,找到渡船上了船,船老板就是承包水库养鱼的,说船费十元/人。他一边划船,一边给我们介绍龙潭和龙潭背水库的情况。说水库淹的是金华的土地,受益的却是武义人,水电站是武义的,库水灌溉的是武义的田地。说话间,船来到水库大坝下,大坝是拱圆形的。从水面到大坝上有台阶上去,只能单人通行,约六、七十级台阶。
龙潭背在巨型大坝的下边,有一条石阶路曲折往下,不过看来并不是为供游人行走铺设,路上颇有青苔,有些地方相当破败,当是为下面的小电站建造的。
二姐夫从“观潭亭”下去,我们一行沿渠道下行几十米,找到下到龙潭的台阶。大概平日里走的人不多,台阶都被灌木和野草淹没了。
来到谷底,就可看见龙潭,呈不规则圆形。它是由水的力量千百年来在巨岩上冲击而成的,颜色是碧绿碧绿的,不知有多深,果然是藏龙卧蛟的地方。再走十几米,又是一个连环潭,再前行又是一潭,据说这样的有五、六个之多,不过最著名是上、中、下三个潭。我们在潭边走,头顶是半圆形的崖壁,脚下是碧绿的潭水,四面环顾真像来到龙宫。此时此景,可惜我口笨手拙,不能一一描绘。
最后我们和二姐夫也在潭旁会合了,大家都说不枉此行。
文/行者 2011年7月3日
从水路进龙潭
龙潭水库大坝
龙潭
观潭亭
4——另有其文讲解瀛头村
5月4日中饭后,我独自去细细品味山村容貌,只见“湖大线”(湖海塘—大应)穿村而过,是偏僻的山村通往山外五彩纷飞世界的康庄大道。潺潺的小龙溪像少女的纱巾,缠绕幽静的山村。小龙溪上架有三、四座各式桥梁,以满足车辆和行人的不同需求。供“湖大线”汽车通行的是“三村桥”,这是座弧度不大的浅拱石桥,桥宽约四米,长约三十米,桥身两边是用钢管和钢带做的扶栏。因为是附近瀛头、周坞、岭脚三个村出钱造的桥,故取名“三村桥”。
在“三村桥”上游四十米,又有一座桥,是座用钢筋水泥浇筑的拱桥,拱度也不大,在大拱的左右角上方,还各有两个小拱,桥宽2米,长约25米,两边是水泥柱作护栏,桥两头各有台阶,故是步行桥。
在“三村桥”的下游六、七十米处,有座古桥,它是那种我国古代典型石砌拱桥,拱度很大,拱顶至水面约2丈,桥宽3米,没有栏杆,桥两头各有十多级石阶,石阶和桥面都是用长1米、宽0.35米,后0.15米的青石板铺就,桥身靠下游的横面、长满了好似爬墙虎之类蔓藤,更显古桥的历史悠久。桥头立着一块水泥石碑,北面上刻着“金华文物保护点、登云桥、金华市文化体育局、2004年3月29日”。
我这才知道这是远近闻名的“登云桥”,是古代宣平至金华的古道。原来瀛头村原属宣平县登云乡,1956年3月划归金华县。古桥估计是因地而得桥名。
跨过“登云桥”,便是“钱氏宗祠”,宗祠是座面阔五间,前后两进的古建筑。可惜大门紧闭,从外面挂的牌子得知,宗祠现在是该村文化服务中心,也是村两委的办公室所在,从村民口中得知,瀛头行政村辖“瀛头”、“葛山”两个自然村,距金华市区60多公里,平均海拔650米。“瀛头”自然村主姓钱,祖上200多年前由浦江逃荒迁此定居。葛山村主姓沈,清朝末期来此定居。整个行政村现有160户农家,计485人。(现在,行政村规模调整,瀛头村并进沙坑村,沙坑,郑氏村落)
“钱氏宗祠”门前是条大路,通往“龙潭水库”,沿水库步行进去,或者乘船,即可到闻名遐迩龙潭风景区,有上、中、下三个潭组成,这次没去,我就不细说了。距村南0.5公里处,便是“九龙山”,在绿树成荫的山巅,数棵古树的掩映下,有座建于明朝末期的“九龙古庙”。
文/行者 2014.5
陈水河整理于2019.1.1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