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一个再熟悉不过的人了,他才华横溢,在文,诗,词上皆有很高的造诣,书法,绘画样样精通,还曾修筑苏堤,为世人称道。而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自叙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嘉祐二年,出身西蜀的苏轼首次进京应试,所写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得到了文坛领袖的青睐后,苏轼名动京华,意欲成就一番事业。然而不久后,母亲病故,他不得不回乡守丧。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由此做上了京官。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再次还乡。但在等他回朝时,时过境迁,有名的王安石变法开始,因政见不合,苏轼自请离京。
元丰二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知识分子的傲气作祟,不免掺杂了些个人感情,也就是发发牢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新党借此机会挑了些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上奏,将苏轼关进了大牢。这也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了,不过也正是这场劫难,让苏轼可以成为苏东坡。
在老朋友的努力下,苏轼出狱,被贬黄州,也就是他自己认为的平生功业的出发地。作为团练副使,身份低微,为维持生计,他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东坡居士因此得名。他在大起大落之后,忽然明白了人生的无常。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诗的辽阔高远,尽含于内。
之后苏轼在仕途上起起落落,他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朝堂之上,变化莫测,所谓新旧党人不过一丘之貉,他似乎不再能融入那个朝堂,也真正从中走了出来。对,他最重要的身份不是官员,而是词人。
说起苏词,自然不可忽视这首悼念亡妻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悼亡词自古难写,非情真意切者不能达此境界,既平淡质朴,又不缺文学性,既有格调,又通俗易懂,读起来实在是令人动容。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一直难想,这样的词也出自这位豪放派之手。全诗轻松明快,下片写“多情却被无情恼”自我嘲讽,没有一丝失意,一如清水。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生活场景式的描写,夜饮回来,却落个无人理睬的结果,算了吧,趁着月色,听听江声,人生有很多别的乐趣。
不过苏子给我印象最深是那句“也无风雨也无晴。”不悲不喜,顺其自然。平实,人生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