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发函正式批准广东药学院正式更名为广东药科大学。至此,广东迎来华南地区第一间药科大学。纵观我国药学高等教育布局,位于环渤海地区的沈阳药学院、长三角地区的南京药学院很早就更名为沈阳药科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而在2015年,位于四川省泸州市的泸州医学院也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作为全国独立建制的三所药科类高等院校之一的广东医学院更名为广东药科大学至此也终于尘埃落定。
近年来为什么高校那么热衷于改名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其中的原因,地方当局和院校本身是最清楚不过了。对于近年来高校纷纷更名的行为,笔者并不赞同,一所大学应专注内涵发展,专注于教育科研,而不是追名逐利。
我国大学在过去20年间出现合并潮和更名潮,表面上是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拓宽办学空间。但实际上,高校合并和更名更多是利益争夺的产物。高校合并、更名主要有两个推手,一是行政推手,地方政府和高校把合并、更名作为重要的办学政绩;二是利益推手,在学校合并、更名后,可以进入国家的教育工程、计划,获得国家更多的财政预算。与此同时,在招生规模、学科专业和教师招聘等事务中也更具优势。在行政和利益因素共同作用下,近年来的高校更名和合并潮也就不足为奇了。
将学校更名为一个貌似更加高大上的校名过程中,把一所学校长期办学积累的品牌价值消灭殆尽更加是得不偿失。一些院校更名后名不副实,缺乏内涵和实质,没有形成办学特色,办学质量明显下降。近年来的大学招生中,有一些更名已经10多年的大学还要加注原大学校名,这足以证明更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失败。
从政府官员来说,学院升级为大学,算得上一大政绩,因为在行政评价体系中,大学比学院高人一等,听起来都气派很多。然而从办学角度看,成就一所学校的不是好听的校名,而是学校的办学质量、人才培养特色。一所大学不集中精力抓质量与特色,而想通过更名来提升学校地位,这本就是办学的歪门邪道。
但我国的大学,还在更名的利益漩涡中无法自拔。调查显示,近6年来,我国共有472所大学更名,占高校总数的23%。这么多大学更名,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大规模、密集的大学更名,只能说明学校办学的浮躁。尤其是民办院校更加是高校更名的始作俑者,这样的大学,不重视积累学校的办学品牌和质量,想通过更名来提升院校的办学地位,长久只会误国误人。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deaodi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