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的名义》热播,网友纷纷热议尺度大。虽然我不追剧,但我就纳闷了,什么叫做尺度大?说的好像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似的。
《汉书·张释之传》记载了两件廷尉张释之判案的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汉文帝刘恒出巡,从中渭桥上经过的时候,有个人从桥底下跑出来,惊吓到了文帝的车马,护卫骑兵把这个人抓住了,交给张释之处理。张释之问这个人怎么回事?这个人说:我从长安县来的,听说皇上要从这里经过,沿途经过的道路要封闭戒严,于是我躲到桥下。等了很久,我以为皇帝的车队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跑出来。谁知道刚好看到皇帝的车马经过,赶紧走开。
张释之把审讯报告呈送给刘恒。文帝问:你怎么处罚他的?张释之回:我判他交罚金4两,然后放走了。文帝很不高兴,说,也是我的马受过训练,换了其他马,一受惊吓把我摔下来,轻则受伤,重则身亡,你怎么判他这么轻?张释之说,法律是您制定给天下人共同遵守的,按照条文,就只能这样处罚他。如果今天我按照您的要求把他杀了,那么今后廷尉执法就没了依据,老百姓还敢相信政府么?
汉文帝沉思良久,说,你做的对!
2、有人偷了汉高祖刘邦庙前供奉的玉环,被抓住了。汉文帝大怒,让廷尉处置。张释之审理完毕汇报:这人按照盗窃宗庙祭祀物品的法律,当斩杀并示众。
汉文帝大怒,这个人竟敢偷盗高祖的玉环,我曾经命令你要灭此人三族,你为什么不照办?你这样处理显得我对祖宗不够尊敬啊!
张释之把官帽脱下放在一旁,跪下谢罪:法律是维系国家稳定的基础。按照法律,就只判他一人死刑,如果仅仅偷盗宗庙的器物就灭人三族,万一有人盗挖高祖的坟墓,不是罪更重吗?到时候又要怎么判罚?
文帝向太后禀报了这事,并听从了张释之的处理决定。
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秦汉都是法治国家。张释之是个合格的法官。
不过,第一件案子,皇帝出行,车马阵仗动静很大,这个人的说辞其实很不可信,很有可能是故意出来行刺的。你看现在有领导专车要经过,警察通常也会提前封路,三步一哨,五步一岗,老百姓是没有机会从街道这头直接横穿过去的,但既然这事情发生了,要治罪也是安保主任的过失,既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这个人图谋不轨,按照法律交罚金放走就是做好的处理办法,即安抚人心,又可以提升领导的个人威信。从这点来说,刘恒深得帝王学的精髓。
第二件案子,按照法律,灭偷盗之人三族,也并不是不可以,国家下个严打的通知就行了嘛!张释之的假设有些牵强,不过,文帝不愧是开创文景之治的魄力领导人,深知在发展经济时期,不适合使用太过严苛的刑法,张释之初见文帝时就讨论过秦二世而忘的教训,所以文帝在最初的情绪不稳之后,认可了张释之的判罚,也是顺水推舟的行为。
张释之也是深知文帝心思之人,所以才敢屡次秉公判罚。到景帝即位,张释之就开始害怕了,想办理病退,怕景帝杀他全家。最终还是去跟景帝来了一次长谈,景帝也没有怪罪他,但张释之还是担惊受怕,一年后就死了。
中国自古就是法治国家,法制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不管你们相不相信,反正我是信的。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谒者仆射。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 从行。上登虎圈①,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无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②,亡其实。”文帝曰:“善。”乃止。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③,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薄太后闻之,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从行至霸陵④。上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前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亡可欲,虽亡石椁,又何有戚焉?”文帝称善。拜释之为廷尉。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闻跸⑤,匿桥下。久,以为行过。”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固不败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其后,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疾欲免去,惧大诛;欲见谢⑥,则未知何如。卒见谢,景帝不过也。释之事景帝岁余,年老病卒。 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张季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近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