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意大利影片《偷自行车的人》,背景设定在二战过后的罗马,经济萧条,失业率严重。一个年轻父亲,为了一辆失窃的自行车,丢魂落魄,苦苦寻觅无果后铤而走险,最后终于忍不住,在最崇拜自己的儿子面前辛酸落泪。
生活的苟且,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可怕
一辆再普通不过的自行车,为什么会让一个大男人窘迫到如此地步?
已经失业两年多的瑞奇,有一家四口要养活,自己没有收入,全靠妻子典当家私和小小年纪的儿子在杂货店帮工来勉强度日,这对一个男人来讲,是多么大的耻辱和压抑。好不容易,他抢到了一份贴海报的工作,但是这个工作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必须得有一辆自行车。瑞奇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耷拉着耳朵回去跟妻子说这事,因为前几天他刚刚把家里的自行车拿去当了。妻子二话没说,把家里的床单全都收了洗干净,拿到当铺换回了自行车,瑞奇自然是喜笑颜开,让儿子把车子擦的锃亮,自己也换上了崭新的工作服,高高兴兴的带着儿子上班去,仿佛美好的生活就此开启。
然而生活总会给你意想不到。重新焕发活力的瑞奇第一张海报还没贴完,自行车就被小偷趁机抢走了。没了自行车,他这个刚刚到手的工作自然是没法干了,而如今全家都指望着他这份工作糊口呢。所以,一定要找到自行车!
于是他带着儿子,请了几个朋友,到处寻找自行车。可是面对着充斥着大街小巷不计其数的自行车,要找到他自己那辆,可谓是大海捞针。吃了不少苦头,希望逐渐变成失望,最后成了绝望。绝望的瑞奇彻底失去了理智,偷了一辆别人的自行车,但没跑多远就被人家抓住了。可怜的儿子看到爸爸被抓,苦苦哀求,众人最终出于同情放过了他,但瑞奇此时已经完全崩溃,在儿子面前,流下了压抑已久的眼泪。
这部影片我是揪着心看完的,从片名就知道瑞奇的自行车肯定会丢,所以刚开始一直替他担心,导演也刻意安排了几个可能丢失自行车的情节,故意把观众的心悬得更高,最后真正丢自行车的情节却有点出人意料。
及至父子俩心急如焚地走街串巷寻找自行车时,我突然想到要是我是这个父亲,该怎么办?心里莫名地开始着慌起来。
要是在几年前,这部电影恐怕难以引起我的共鸣。那时的我孑然一身,刚毕业就有稳定工作,拿着还不错的薪水,没有多少顾虑,空闲时间就忙着打游戏追美剧,生活很惬意,所以很难体会到艰辛是什么,苟且又是什么,自然也不会体会到瑞奇的苦楚。
而如今的我,成了家,用光所有积蓄买了房,也准备做一个父亲了。但是现实似乎在突然之间变得很残酷: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每年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离家万里的外地,根本照顾不了妻儿,薪水说起来还不错,可对一个家庭来讲还是有点微薄。
无奈之中,我多次考虑过放弃这个工作,但是我一没积蓄,二没特长,回去了又能干什么,又能怎样养活一家人?
于是,这份工作,就成了我的“自行车”,没了它,我恐怕也要流落街头,失魂落魄,最后也不知会干出什么傻事。所以,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瑞奇的感受:
现实生活的苟且,不会给你幻想诗和远方的时间及精力,只会让你绞尽脑汁,费尽心血,仅仅为了一份平凡普通的生活。
我相信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大多数也还没有真正走到需要苟且的地步。可能你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或一个富足的家庭,或一种满意的生活,生活的苟且对你来说,更像是文艺范儿的无病呻吟。但是就像我前面所说的,生活总会给你意想不到。如果你还无法感受这种危机,建议你用心看看这部《偷自行车》的人,通过瑞奇的经历,体验一下真实生活的苟且是什么滋味,再想想如果未来的你走到这步田地该如何应对。这么一番体会过后,我相信你也会产生一定的危机感,重新检视现在的生活。
谁也不想要生活的苟且,那我们该怎么办?
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未雨绸缪。这也是我这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来是提醒自己,我的生活其实还没有到达苟且的地步,我只是需要更努力地想方设法提升生活质量,一旦我还执迷不悟,最终的苟且是无能为力去改变的,就像瑞奇丢了自行车,除了流泪,无法可想。二来也是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像我一样的人,反思自己的生活,寻找前进的动力,不至于堕入生活的苟且之中。
安逸的生活,就像是一个甜蜜的陷阱,不知不觉的会让人失去反抗的力量,想要抽身出来,谈何容易。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麻痹,每一天每一次的一点点改变,都是在解救自己。
在简书里,我看到很多人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而坚持、努力、勇敢、奋斗,这是很值得我学习的,这不是心灵鸡汤,而是醍醐灌顶的苦口良药。
生活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人会一直努力增加自身的分量,有的人会自甘堕落,而最可怕的,也是最多的那一类人,是耽于安逸,在不知不觉中被生活的苟且所吞没。
最后,最近看到的一句话,这两天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引用出来,与朋友们共勉:
每一天都很容易,一年一年越艰难;每一天都很艰难,一年一年越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