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说要与人为善,要懂得谦让,要对别人好。
这样的教育理念是没错的,但不是在牺牲自己的情绪之上的迁就他人。
也许我不喜欢和人吵架,我觉得在公众场合吵架,或者在别人面前给人难堪是件很丢人的事情,所以我特别不理解,在大街上和别人吵架,在公众场合不顾情绪的叫嚷!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大多选择隐忍,比如和男友发生矛盾,我会想着回去再说,在街上不会有太激烈的行为,比如在工作中,与人发生冲突,我宁愿先不说话,息事宁人,或者选择网络对话,解决问题。
但是这样的情况似乎并没有带来更高的解决问题的效果,反而让人觉得你软弱或者阴险,而自己因为这样的习惯,发生冲突首先感受到的不是如何对话对方,而是感到有些出丑而无地自容,这样的心态会阻碍你反驳的机会,而让你更加难堪,成了恶性循环,所以我习惯性尽量不要起冲突。
以前特别想不明白,为什么我如此退让,换来的确是别人的不在乎,而他人的无理取闹换来的确是他人时刻考虑他们的心情,现在想来,也许就是因为自己比较好说话而让人无所畏惧吧!
面对各种问题开始反思,开始改变,比如,我有我的原则,谁触及了我的原则,那对不起,不会再在乎他人高兴与否,只在乎自己是否愿意,反而有更多的人愿意来关注你,讨好你,真的很奇怪。
我们生活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与事,首先保持自己的个性,保持自己的原则,尊重自己,才能引起他人的尊重。
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更不要急着解释或者把问题说清楚,先冷静一下,怎样处理问题更能合理的接受,过多的解释反而适得其反,言多必失,套用朋友发的说说,"十有八九的欲言又止日后想来都庆幸,而绝大多数的敞开心扉在事后都追悔"。
我们这些好好先生好好lady,要想想善良可以保持,但是要有原则的保持自己的立场,先做自己,再帮助他人,或许更值得让人尊重,如果你是这样的不知道如何对人好,那就先对自己好,让更多的人明白你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