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我们来说说如何改变他人.改变他人,很难.相比改变自己,改变他人多了一个最困难的要素,那就是理智.你并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所以就会出现” 明明是好事,为什么就是没人愿”这样的无限委屈的抱怨.
想要触发他人的改变,我们必须从理智,情感和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找到改变的钥匙,一旦发现了正确的钥匙,改变也就不再困难了.
钥匙之一,亮点.
人皆有比较之心,没有人期望落后,只要在群体中树立一个亮点,就很容易带动一大群人发生你想要的改变,这种方法在需要改办群体行为时候非常有用.我们只需要找出这个群体中最符合你期望的人,分析他(她)的行为,找到可以推广到其他人的共同点并将其树立为典型就可以了.我想这样的例子实在举不胜举,所谓”模范”不就是我们想要树立的亮点么.
钥匙之二,确定性.
想象一下,你正在向着目标前进,道路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岔路口,会不会有一时的不知所措?若是岔路有10个20个,很可能就直接打道回府了.每个人都喜欢确定,讨厌不确定性.因此改变的目标必须清晰明确.如果4S店和顾客说”汽车必须时时保持良好的维护状态”,多半没人会来做保养,而”汽车需要每3个月或5000公里更换一次机油”的说法就大不一样了.对于过度疲劳的人来说,”你需要好好休息”和”你需要更充分的睡眠”,哪一个更容易触发改变?答案不言自明.
钥匙之三,消除模糊空间.
钥匙之四,诉诸感觉.
尽管数据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工具,但很多时候由感觉带来改变往往更有效.禁烟宣传画上黑色病变的肺脏的图片的说服力远比吸烟会增加多少肺癌患病率来得强;血淋淋的交通事故现场照片也远比每年因事故死亡的人说的数据来得有力的多.对于巨大改变,发生的路径往往不是分析-思考-改变,而是看见-感觉-改变.
钥匙之五,改变环境.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人的问题,其实是环境问题.当年国人不愿排队原因在于商品短缺,不挤在前面就买不到,而并非人素质问题;一旦短缺问题解决,排队的人就大大的增加了.一些对人身有危险性的设备,都必须要双手同时操作,其原因也是避免操作者将手伸进工作台导致受伤,而并非要实现功能必须要用两手操作.一点小小的路径改变,比一百次宣传教育都来得有用.修好了河道,水就不会再泛滥了;创造了合适环境,改变也就顺理成章了.
好了,到这里《瞬变》的三篇读书心得写完了.改变自己也好,改变他人也好,只要方法合适就不会是难事.我个人能够开始写这读书心得,也是得益于《瞬变》这本书.
让改变轻松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