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当积极行动明显地显示出社会行为性质的情况下,全人类的道德准则才会变成人的个人良知。教儿童在社会中、在人们中间生活——意味着教他们如何做出社会行为,也就是教他们处事待人。”这是对儿童进行人类道德准则培养的初衷,也是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路径。
人具有社会属性,人的精神生命的成长不仅仅局限于智力发展,站在终生发展的角度审视,对儿童道德素养的培养更为重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你是生活在人群之中。”人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愿望,都可能会影响到他人;而想要做的,与可以做的,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的围栏就是道德的底线,可以控制、支配自己的欲望,在修身立德的过程中朝着更高层次的道德标准发展,并逐步从他律走向自律。
劳动是快乐的吗?也许吧,关键是你如何看待劳动。当劳动的行为被赋予高尚的情感时,劳动本身就不再只有辛苦。当孩子们种下玫瑰花和丁香树,想到妈妈、姐姐们能在这儿愉快地休息,该是多么快乐!当他们亲手种下的苹果树结出了甜美的果实,被家人分享时,这种喜悦足以抵消那些烈日下的汗水吧?沿着道德修养的阶梯一步一步前进,孩子们获得的将是比劳动果实更丰厚的回报——他们将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中照见自己,看到自己的技能、意志、思想和顽强精神,并让这些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为每一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码目标。”善良的美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一点点培植起来的,也许在一次林中散步的时候,也许是一次旅行的途中,也许只是清晨听到鸟鸣的那一刻,让孩子的心被那些有生命的、美好的事物牵动,让他们为身边的一朵花感动,为一次拥抱流泪,他们才能学会爱与被爱,拥有善良的心。如果成长中“没人照管,既没人教他们好,也没人教坏”,孩子的心灵就会慢慢长满野草。在幼小的心田栽种下美德的种子,不断浇灌、培植,未来才有花讯可期。
当儿童建立起对善与恶、美与丑的初步认知,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英模人物事迹来强化他们的道德意识,这样的事迹比比皆是:抗疫战线上的白衣战士、勇敢逆行的消防队员、为国争光的奥运健儿、科技强国的航天英雄……无数英模的事迹都是无形的精神力量,可以化成生命中的一束光,照亮孩子们的未来和梦想。
蒙台梭利说,“儿童本身是一颗包蕴了未来一切可能的种子。”在生命刚刚萌发的时候,在心田上栽种下令他们一生受益的美德,这是教育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