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选择,只是找出一个利益最大化的选项的过程。而那些有选择恐惧症的人,之所以迟迟下不了决定,就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哪个选项对他们最有利。而能够有效解决这种困境的方法之一,就是尽量量化每个选项的优势和劣势。
把每一项选择背后的得失关系想清楚,很多纠结的选择就会迎刃而解。
——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做选择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解决问题的前提就是想清楚自己的问题。
所谓的选择困难只是没有想清楚,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让我想起今年看了一本新书《不如去闯》,作者李桎远,本科耶鲁大学毕业,在全球顶级的投行工作2年,然后在25岁时再次进入哈佛读书。
这种书很容易变成打鸡血的励志书,但是这本书不同,写了非常多的实实在在的干货,比如他是怎么完成自己大学的第一篇论文的,怎么将任务化解,然后一步一步去做,期间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如何与老师沟通。
这个例子让我印象比较深刻,因为,总觉得写论文这种是个大工程,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分解。
其实,所谓的没有办法分解,就是我对我的论文如何写还没有想的足够清楚,而作者已经想的非常清楚,应该是几个步骤,每个步骤大约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列出一个精确到小时,甚至分钟的计划,然后就按照计划逐步实现,最后成功地提前完成了高质量的论文。
反观自己的写调研报告的经历,每天我的日程表上就是四个字——“调研报告”,没有对任务进行细分,有时候每天可能就是读几篇相关的参考文献,反复推翻自己之前的想法,进展非常慢,在截止日之前各种熬夜,最后还是晚交了一天,且质量并不能让自己满意。
再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他如何选择毕业之后的工作,他非常详细的列出自己的几种职业可能,然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发展前景,家庭背景等许多方面对每一个选择做出优劣势分析,最后得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而我们整天纠结的,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做什么事情,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专业,什么学校,什么工作,不都是对以上的问题,没有想清楚吗?
想清楚这些问题,然后列出所有的选择,逐个进行分析,这样分析之后的选择,还会非常困难吗?
当然,想清楚这些问题是有前提的,就是对自己的充分了解,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他非常丰富的经历,在小学到高中的过程中,他一直在探索未知的世界,探索自己的各种可能,所以,面对以上问题的时候,才能顺利的找到自己想要的。
但是,我们在这一点可能就做不到。
过去的时间已经不能追回,但是在剩下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充分抓住各种机会探索世界,了解自己,从而在面对各种选择的时候,能够真正了解每个选项的优劣势,从而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否则的话,都不知道到底有哪些选项,又何谈分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