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7上市了,可以预料的狂热和汹涌的吐槽。
与往年不同,我从一个旁观者成为其中的一员。手持香槟金的5s,因为新号码是电信以及其他一系列因素,这次的换机早在计划之中。一口气看了知乎周刊《iPhone十年》,细数10年iPhone对世界的影响,很是感慨。
我的果粉之路开始的非常晚,上大学买了第一部智能手机HTC,然后是华为荣耀3 OUTDOOR,那时候我是穷学生和苹果路人,对高售价望而却步,不以为然。第一部安卓机让我觉得是我没选好,第二部让我彻底放弃了安卓机。大概是2013年初吧,我爸为了高尔夫辅助设备买了iPad 1,基于对app趋势的判断,我觉得我必须拥有一个苹果的入口,2013年10月,iPad mini2 上市了,我咬牙买了一个,16GB的(16GB有多坑爹你们都知道)。
然后我就完成了从路人到果粉的流畅转变,像是苹果曾经标志性的解锁动作。
在那年上海冬日拥挤的地铁上,我从工装风格的大衣口袋掏出 iPad(一点不夸张,我的大衣口袋真得非常大),熟练的连上手机热点,打开微信微博。安卓手机在包里隐隐发热,寂静无声。是的,我的主力工具成了iPad。
苹果的流畅性和稳定性牢牢抓住了我,只有 500w 像素的 iPad 摄像头依旧让我爱不释手。开始混迹下厨房,一遍看菜谱一遍做烘焙,做完拍照发朋友圈。我的烘焙和朋友圈启用就始于那时候。
各种苹果 app 一直惊艳到我,手指仿佛长在屏幕上。同一类型 app 能一次下载五种,全部用过后留下一个。我一眼就能分辨 Retina 屏幕在iPad 一代二代之间巨大的差异性,然而我爸仔细辨认后说没有差别啊。那一刻我知道为什么三星大屏可以大行其道,他们根本无法分辨显示效果差异,只认得「大,大,大」。我知道我回不去了。
两年前的十一,我一个人进行为期大半个月的旅行,跨深圳,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在香港转机外最主要任务就是买电脑。 Macbook Pro 15寸 Retina 屏高配,为了性能牺牲轻便度。当时iPhone 6 一机难求,门口都是收购或加价卖6的黄牛。我在铜锣湾直营店展台抚摸着iPhone 5s ,头脑一热,抱走一台。加上帮友人购置的一台iPad ,那天在苹果店刷卡时,是我二十多年来最土豪的一天。
我在衣服鞋包,化妆护肤上追求甚少,但在数码装备上舍得放血(非典型性女汉纸)。回过头来看,我从没有后悔过。做图再也不会卡了,几个 Adobe 同时开也 hold 得住,Retina 屏幕再也没有「印出来后要哭的」色差问题,下载软件不用担心同时下载10来个无关的,甚至「重新启动一下」这个标准动作都从此省了。iPhone手机在出国机场换卡前所未有的方便。iPhone 5S 快速启动的拍照功能,我开始特别乐于在日常中捕捉画面,无形中练习了非常多构图和光影使用。我用iPhone 记账,理财,买东西,支付,列清单,日程管理,各种 app 全面接管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你可以说我被手机绑架了。
不过,我对手机多年来的设置是——所有软件关掉弹窗提醒,电话只开振动,微信QQ邮箱来新信息也关掉提醒,一切只在我主动查看时才出现。
不怕错过什么信息?突发新闻没有弹窗会比别人晚知道!编辑部的同事问我。
不怕啊,反正我查看手机次数够多,不误事儿。新消息嘛,反正你们会第一时间分享,我已经比普罗大众领先很多啦。
作为软件硬件生态圈捆绑的苹果世界,我是不打算走出来了。你好,7plus ,我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