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有云:“君子喻于色,小人喻于利”,言下之意,人非圣贤孰能不色?色而能忍,方为人上之人。诸君熟读三百千,当知“赵钱孙李,人人皆色”,又云“人之初性本色”,人生天地间,唯一“色”字,犹吃饭睡觉,得乎天然。稚子幼童,古稀耄耋,无一不色。华夏数千载,一“色”字足以概括古今世事。人而不色,其能可乎?人之为人,不色不立。
人之好色,又分三境,譬若王国维之读书三境。色之第一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遍览天下,只求一色。过一牡丹花园,千万朵中寻找第一美色,以苛刻而待色,过尽千帆,难见一色,只能求之天缘巧合,或穷其一生也不遇一色。好色第二境: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不唯皮相之色,亦好才德之色,故而能心潮澎湃,月笼寒沙,商女轻歌,皆为美色。好色第三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登高举目,无非美色。锦江春色,玉垒浮云,西子之弱柳,东施之敏行,飞燕之绝舞,无盐之贤德,以至蚍蜉蝼蚁,翔龙飞凤,山川青空,无一不美色,无一不醉人。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好色者之双目,不但清澈无暇,更能火眼金睛。一段朽木,半亩方田,都能发现美色所在,“一川烟雨,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哪一个不是美色?淡扫峨眉,浓妆淡抹,哪一个不是绝色?五岳之峻险秀拔,四海之壮阔怒波,若溪之蜿蜒曲折,桃林之争奇斗艳,邻女之娇艳欲滴,道旁之热心助人,哪一个不让人迷醉?君子好色,非为色,实热爱生命之不息。
小人于色,无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正是求利之心,他们眼中无色,心中更是金钱名利。不见名利只会让他们心神俱碎,春兰秋菊在他们眼中无非糟粕,夏荷冬梅也是视若未睹。唯见孔方才能双目生辉,两眼放光。平时则是奄奄一息,半死不活。世有小人而使江山无色,五湖黯然。小人者,一“小”字尽得其貌、其神,鼠目而寸光,谷树之皮,五寸短丁。他们为求名利而心无“杂”念,譬如宋之朱熹,今之世人,浊臭逼人,肮脏心黑,望之生厌,闻之熏人。
若无好色之心,能为人乎?世人当以绝大好色而求之不厌,若无此心,则是小人伪君子,实不可取。愿诸君皆是好色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