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本书分别是:
1.弗兰克的《活出生命的意义》,向我们展示的是他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这样一个人间地狱的洞穴里的体验和感悟;
2.朋霍菲尔在《狱中书简》中,向我们展示了他在纳粹监狱里散发着温馨与光明的哲思;
3.格拉宁在《奇特的一生》里,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柳比歇夫用一种叫作“时间统计法”的方法,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时间城堡,抵挡意义的滑坡,让自己免于在各种伪意义的行为中成为被他人裹挟的活僵尸。
4.杭特的《仆人》,讲述了一个商界精英在修道院里遇到一位传奇性商界领袖,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领悟到如何在动荡世界里成为一个不为人知的向导。
吴老师说,这四本小书,是他谈过多遍且经常回味的书。偶尔打开其中的一本,就会立即产生一种“连接感”。
在精神上与他本人结盟、能与之形成思想对流的四本书,四本很薄、却又越谈越厚的书。
期待晚上吴老师的讲述。
作者朋霍费尔,是一个神学家,也算是一个间谍,他是参与了一场刺杀希特勒的行动,被关进了监狱,纳粹被打败的前两了月,他被推上了绞刑台,这是一本名著。《狱中书简》
作为某些特定环境的产物,我们惊讶地发现了这种情况我们得到的印象是:愚蠢是养成的,而不是天生的;愚蠢是在这样一些环境下养成的,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把自己养成蠢人,或者允许别人把自己弄成蠢人我们还进一步注意到,比起不善交际或孤寂独处的人来,在倾向于或注定要群居或交往的个人或团体当中,愚蠢要普遍得多由此看来,愚蠢是一个社会学问题,而不是一个心理学问题。
比如,有个穷人,穿上了一件衣服,他觉得很好看,对他来说,可能是最好的衣服。如果你对他说,这件衣服是地摊货,你说的是真话,但是你对待世界的方式,比谎言还可怕。因为你对待世界、对待人的方式错了。
苏格拉底: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知道自己不知道,而你们不知道
他自己的爱好,就是突然那一天,打开自己的某一天的记录翻看。主人公把自己的每一天都当成自己的朋友,微信中你会发现有很多名字你都不知道,你甚至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认识的,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有点像微信上的名字,我们对自己过往的日子,就像陌生人一样。你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但是很多天,你对它毫无印象。那你的一辈子,还是你的一辈子吗?
如果你过往的日子,回想起来竟是模糊一片,这就是你的人生啊,这是多么荒唐。
我们刚说了《上帝死后》上帝没有了,没有人监督、惩罚你了,你该如何自处?
信上帝的人,他会祷告、他会忏悔。他在周末,会审计自己度过的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年。
但是当宗教消失后,我们便不会这样做了。
造物主交给我们,归我们所有的,就是我们的时间,而所有人,都能轻易地将他剥夺,我对你训诲开导,而我自己心中有数,我自己浪费了多少
赛列卡:我们一生的是时间,很多都是虚抛浪掷,无所事事,都没有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他不愿意浪费一分一秒,是因为他要捍卫自己生命的质量,他应得的是踏实感,他的时间是结实的,他的生命历程是结实的,他打开自己的账本,任何一册,他都能知道自己做了哪些事情,他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哪怕大家学习柳比歇夫,你给时间要记账,你给自己的知识也要记账。我们的印象笔记、我们的微信收藏,我们的mark,有多少是后来又打开了的。
如果你没有这样做,你的人生按兆来计算,回忆起来该是多么模糊,如果你能给自己的时间账本记录上这样一笔,你的人生该是多么清晰,分辨路多么高啊。
假设现在是2057年,40年后,我八十多了,你一身赘肉,皮肤粗糙,垂垂老矣,人生没有缺憾,面对一片美景,护士、医生、大厨伺候你,但是,你每天要大巴吃药,你身上的零件都在嚎叫,你隔壁的老人在一个个走掉,每走一个人,都会放一首温馨的歌曲。在这样的生活中,你一定会祷告,我想再拥有一次青春,让我回到20、30、40,我有同事,我能阅读,我能做一番事。突然上帝开天眼,你回到了现实,你打算如何过这一生?
【东吴相对论】讲过,仆人领导力。说的是一个故事,赫尔曼黑塞写了一个探险队的故事,他们要去一个艰险的地方寻找宝藏,便面上有队长和仆人,这是一个后勤服务的老者,它的存在如同不存在。有一天,他告诉探险队,他有事情要离开。后来探险队发现整个团队,没办法运行了,这就很想操作系统。
仆人领导力讲了个故事,EMBA考试中,前4题都讲过,第五道题是每天给我们打扫的老师叫什么。老师说:第五题我是认真的,你觉得不重要,最为一个领导者,知道这位女士的名字非常重要。我想问你,你觉得班里最有可能成为领导的人是谁?结果他们仨都把清洁工的名字打上来了
领导者满足的是你的需要,而不是你的欲望,作为一个仆人的角色出现在组织中才是主人。如果你总把自己当回事,你就不是领导者。
领导者最高等级:
1太上不知有之,它的稳定性和成长性最好
2大家亲之
3大家畏之
4大家武之。
比如贾母,大家不觉得他是领导者,(不知有之)领导者应该无形而有强大的力量。
一个很成功的管理者,发现企业中有很多原本没有的幺蛾子,他的员工和家人都抵触他。他去了修道院,见到了商业传奇大咖,教会了他很多他平时不以为然的方法,让它实现了刷新,他发现了自己的心智模式是一个旧版本,他自身的行为的操作系统出问题了,这位老师帮助他换了脑筋。
只有所知甚少,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才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才没有敬畏之心。你知道的越多,敬畏之心反而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