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菇凉
不得不说,过年是中国最有仪式感的节日。春节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
年夜饭、守岁、压岁钱、开门炮仗、拜年等仪式,带给我们春节的仪式感,每一项仪式的进行,都有着特别的意义。
“年夜饭”象征着全家人团团圆圆,“守岁”象征着过去一年的岁月平安吉祥,“压岁钱”象征着长辈对晚辈的爱,“开门炮仗”象征着新年大吉大利发大财,“拜年”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祝福。
每年过了腊月二十三就是过年,年的味道也会随之而来。
儿时每年的腊月二十四五,全家就开始打扫卫生,擦桌子,柜子,收拾房子,包括厨房,每个犄角旮旯都要打扫,那时我们都会规划区域,我想除旧迎新也就是如此吧!
腊月二十六左右会开始蒸馒头,奶奶会提前一天发很多很多的面,放在灶房里,为防止面被冻着不发,还会在上面盖些被子什么的。
第二天一早就开始活面蒸馒头,从早上蒸到晚上,蒸馒头,蒸大馒头会在里面放些枣子,还会做各种枣园,先把面活成一块块,切成一条条,把它们卷在一起,用筷子等工具压些印子,坐成花的形状,再在中填颗枣子,活灵活现的枣园就成了。
蒸完枣园,蒸完馒头,接着就蒸包子,那时家里会特意准备一个很大的簸,专门用来放蒸的东西,每次都能蒸半个簸那么多。
婚后跟着婆婆一起生活,每年也都会蒸馒头,包包子,不同的是再也不像儿时那般向往。而是主动参与包包子,帮着婆婆打下手,还好我儿时会包包子,每次包包子我都是主力。
除了喜欢包包子之外,我最喜欢的就是炸丸子,儿时奶奶都是炸萝卜丸子,或者是肉丸子。而我最喜欢的就是红薯丸子,把红薯煮好,剥掉皮拌面在油锅里炸下,甚是好吃。
儿时坐的大桌上也有红薯丸子,每次上桌前都会洒上很多的糖,很甜,不过现在吃红薯丸子却不喜放糖,太甜太腻。
年味是从蒸馒头开始,炸鱼,炸丸子,然后开始买各种年货,零食瓜子花生,瓜果蔬菜,各种肉之类的。
不过我们那时最关心的就是穿新衣服,买各种发卡,还有粉色的头花。
经历年前几天的忙忙碌碌,真正感到年的到头的是除夕,每年的大年三十会开始包饺子,家里人多,都会包很多的饺子。除了除夕,初一早上和中午都要吃饺子。
那时每家下饺子时都会放鞭炮,听着噼里啪啦地鞭炮声把饺子下到滚烫的大锅里,孩子们都会捂着耳朵,躲到屋子里。
吃完了饺子,就是给奶奶拜年,收取压岁钱。那时都会准备一个袋子,我们三个会一起向奶奶磕头拜年,预祝新的一年平安喜乐。
那时的压岁钱都是几块的,大多是小硬币,第二天我们就会拿着硬币到小卖铺换成我们喜欢的零食。
然后便围着电视机看热闹的春晚,磕着瓜子,那时都流行守岁,一晚上不睡觉。不过我们熬不到十二点,就困的直打瞌睡。爷爷都会在睡觉前放一个关门炮。
在初一早上,开门后放开门炮。接下来的就是各种走亲戚,给长辈们拜年,那时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取压岁钱,总想着用压岁钱换很多很多喜欢的东西。
从年头到年尾接连不断的就是炮声,大人放还有孩子们放,每个孩子口袋里都塞了炮仗,朝地上摔,就是鞭炮声,闻的最多的就是硫磺的味道。
那时从除夕到初一炮都是不停的,初一的天气都是雾霾的,清晰度只有几十米那么远。
而如今不让放鞭炮,尽管如此,除夕晚上还是听到很多的鞭炮声。
很多人都说年味淡了,其实不是年味淡了,而且我们已经长大了,不在是吃糖的孩子,而是买糖的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