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创造力,很多人都觉得是天才的专利,和自己没多大关系。但心理学博士采铜在演讲中说,心理学认为,不是我们开个脑洞,创造力就来了。创造力也需要日常的积累,并且和很多小想法有关,心理学上把这种小想法叫“迷你顿悟”。很多伟大的创造者的顿悟和突破,都来自这些“迷你顿悟”。
什么是迷你顿悟呢?采铜博士举了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摩斯密码的故事。有个叫摩尔斯的画家,在坐轮船旅行的时候,干了两件事儿。他先和一位物理学家,学了点儿电磁学知识,然后和船员聊天的时候,知道了他们很怕风浪大的天气。他就开始琢磨,怎么能让船员提前知道天气信息呢。他突然想到,既然电传的这么快,能不能用电流传播呢。于是他放弃了绘画,学了五年的电磁学知识,最终发明了电报和摩斯密码。摩尔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就是因为一个很微小、很粗糙的想法,所以,我们要重视每一个微小想法,并且愿意付出努力。
第二个例子,说的是文学大师纳博科夫的例子。纳博科夫是20世纪一位很伟大的文学家,他有个习惯,喜欢在卡片上写东西。因为卡片随身带着很方便,无论在哪,只要有了灵感,就能随时记下来。纳博科夫一生中积累了很多这种卡片,在创作小说的时候,他就把这些卡片上的内容混搭,随意组合,所以他的小说的结构都非常精巧。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你不仅要重视每个微小想法,而且要重视积累和记录。
既然迷你顿悟这么有价值,我们在生活中怎么才能获得迷你顿悟呢?采铜博士给了三点建议。
第一个建议,叫“偏离惯常轨道”,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大脑在接触一个东西的时候,就像在沙滩上滚铁球,第一个铁球会在沙滩上留下一个轨迹,第二个也会沿着这个轨迹滚过来,第三个也一样,时间一长,大脑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那怎么才能打破这个既定模式呢?比如,你可以打乱一下家里的摆设,走一走没走过的路,或者路过报刊亭的时候,买几本从来没看过的杂志。打破自己的惯常模式,就能激发创造力。
第二个建议,叫“汇集异质元素”,就是把不同事物之间连结起来。比如看书的时候,你可以跨学科交叉着看,学习一些不同领域的技能,或者约不熟悉的同事一起吃午饭,和他们学习新东西,再把这些东西组合起来,也会激发你的创造力。另外,你还可以多学一些技能,比如,你对自己专业精通的情况下,可以尝试给自己一年时间,去学习不同领域的十个小技能,技多不压身嘛。学了之后,你就会发现头脑里多了很多有趣的东西,然后你把这些东西组合起来,就能产生创造力了。
第三个建议,叫“暂停评判声”,什么意思呢?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有两个小人,一个是生产者,负责干活的,一个是监控者,负责监督生产者干活的。我们平时做每件事情,这两个小人都是同时工作的,好处是让我们做事情有章法,不好的地方就是创造力被压制了。那怎么办呢?你可以每天拿出一点时间,让负责监督的小人闭嘴,让生产的小人自由发挥。采铜老师说,平时我们可以用四种方法,让监督我们的小人儿休息:第一个是你可以在洗澡、坐车或者散步的时候思考;第二个是你可以多做点儿家务;第三个,偶尔喝点小酒;第四个,坚持每天写作晨间笔记。
最后,我们再总结一下,获得创造力的关键在于迷你顿悟。提高迷你顿悟有三个方法:“偏离惯常轨道”“汇集异质元素”“暂停评判声”。记住这三个方法,普通人也能产生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