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浩明点评曾国藩》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曾国藩这天对应酬有点烦躁。同事为父亲做冥寿,朋友的兄弟进京去看望,邀请一起去琉璃厂买书,这些活动曾国藩从内心并不是很想参加。我想,特别是给同事的父亲做冥寿,说白了是礼节性的收钱,贴补贴补京官们微薄的收入。自省时,曾国藩想起前几天倭仁前辈所说的“闲应酬”,认为这些就是闲应酬必须要去除,而去除不掉的原因,归根结底是自己有毁誉心(太在乎外界给自己的评价)。
人,决定做一件事,如果是由于外界的毁誉,那么难免随波逐流。比如读书,当下的社会好多人不读书、但却知道读书是好事,要多读书是一种舆论。如果你读书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向外界证明自己是一个上进的人,那么能真的从读书中有收获么?
读书与思考,是一对伙伴。读书可以促进思考、思考可以促进读书。读书速度不够快,可为什么要读书快?是因为求知若渴,还是因为要和别人一较高下?读书,一是获得前人的经验少走弯路;二是与作者共情;而无论哪种都离不开思考,思考如何运用也好,思考自己的经历也好。读书,缺少思考,则无法建立书籍与自己的连接,读过便忘记就太正常了。而且话说“过目不忘”这句话害人不浅,为何不论什么样的书都需要记住原文呢?为了引经据典抄袭么?说的有点乱,想表达的是,读书的速度要与自己的思考能力相适应,而读得多思考得多,持续下去则积累就多,读书的速度、思考的质量便会螺旋上升。人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我说天下修身唯恒不破。无论做什么事,要保持自己的节奏,毁誉心是必须放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