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社会过快纵向发展,社会性失语、失聪的普遍以及自我沉浸式的迷恋,世界总有一天趋于同质,他者的消失是计算机编码下的必然事件。物欲失控加罪于自身,彷徨者、犹豫不决者挣脱束缚,成为他者。
全球化现象在今天的世界里,是国家特质磨灭的结果,正如人们在进步和改革的事情上,尤其喜欢效仿他人,世界从此衍生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同质化”到底好不好,在国家发展的目前来看,我们得承认“同质化”推动了世界和平的进展,但在个人层面来说“同质化”对于个人创造力的磨灭不可小觑。试想一下,从此世界上所有的音符都是机械化输出,钢琴家手下抑扬顿挫的韵律感已然全无,随之而来的是“滴答滴答”式的重复按键。没有了抽象派作品,点线面的排列组合给世界上演着数字时代独有的表演。所有的创作性都被复制粘贴替代,艺术者产出一个一个相同的产物,从他者走向同者。
今天数字化社会使人人交际更趋于“屏幕交流”,透明化和超交际夺走了我们的内心世界。“点赞文化”的新生试图打破人人之间的隔阂,我们以为“无人”社交广场向情感表达者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实际上,我们早已经被层出不穷的信息流淹没。数字化社会造就信息流,让我们可获得的信息、渠道不断膨胀,我们看似成为了信息掌控者,实际上作为大数据实验下的小白鼠,根本无法预料下一步的形势走向。但我们还是不断汲取信息,以此慰藉自己。当面对下一秒新的世界,我们可以和周遭人努力聊一个热点话题显得合群。害怕成为他者,迫不及待分享“新瓜”,最终让他者同质化成了同者。同质化的恐怖席卷当今社会的各个生活领域。人们踏遍千山,纵览万物,再没有真知灼见,没有经验分享。
数字化社会最大的特点是:看似拉近了远程社交的距离,使人们不受限于时间、空间,实质上是把人们固定在另一个维度的“远”。大数据时代消除了所谓的“远”,但消除远不等于产生了近,恰恰是摧毁了近。将亲近人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无差别化,趋使个体情感的自我集中,在没有他者的世界里,自恋者彻底沦陷,成为对内伤害者或者对外伤害者。
在数字社会里,同者与他者并非不可同时存在。同者像是被不知名的力量操纵的牵线木偶,没有一丝一毫是属于他自己的,他者是在数字推力下异变得来。过度陷入对自己的注视忘记外界的目光导致抑郁症,然而过度在意外界的目光导致妄想症,这是全然他者的否定性让位于同者的肯定性。韩炳哲写道:“唯有爱欲有能力将‘我’从抑郁、自恋的纠缠解放”。爱欲和思考是唤醒他者的途径,用沉默和倾听换取他者的勇敢表达,正是避免社会“同质”的方式。
数字化社会里他者的存在让世界充满了爱、主见、思考与创造。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强调了个体的独一性,也正是因为这份的独一性,才使得世界文明璀璨多彩。在今天,他者的保留不仅是为了争取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更是避免人们过度同质化造成世界的机械。他者在众人的目光下来临,不受限于现有,努力在自我的世界探索,创造世人惊叹的奇迹。
对立的彻底缺席并非理想状态,没有对立,人就会重重摔在自己身上,导致自我侵蚀。融合对立进而找到平衡的自我,无关他人的目光,只找寻真实、唯一的自我。在喧闹、听力全无的倦怠社会,做沉默的倾听者,做独立的思考者,做执着的探究者。对他者的追求与渴望,在同者群像中产生一条裂痕,最终他者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