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微博,分两类人,一类人是段子高手,每天不停的刷微薄,即便是真实的记录生活,你都觉得有趣。难道人家的生活就真的那么丰富多彩么?不,这是人心的丰富,善于观察,愿意拿出来分享。还有一类人,每天也挂着微博,电脑时刻在线,手机端也不间断的推送。但是他们不喜欢写东西,愿意用更多的时间去看别人写东西,高兴了赞一个,喜欢了转发一条,直到千出万唤才能写出一条原创微博,多数是自己的吃喝拉撒,少数加上一点感慨和牢骚。
你是哪一种?哪一种都有好处,第一种粉丝多,活跃度高,自己玩着高兴,那些情绪和想法也有人一起分享,而这些人来自四面八方,你不知道他们在哪一个城市,做什么的,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很奇妙。第二种人觉得言多必失,总觉得很多话不必要写出来,说给谁听呢?心里明白就行,还不如多看看别人说什么。
我说特别喜欢《蝴蝶效应》的结局,看哭了。电影看到三分之二,笨熊问了我一句,你是喜欢四个版本中的哪个结尾啊?我顿时有一种一个巴掌拍过去的冲动,这部被誉为结局最出乎意料的电影之一,他竟然在看电影之前把简介和影评都看了。我问他,那你看电影还有什么意义呢?情节都知道了,结局都知道,你看的是特效还是演技?
他说,因为之前看影片的角度总不够主流,对于很多事情的见解也很独特,每每看到和别人看到的重点不一致,就没自信,害怕错过重要的环节。
我知道他也经常写东西,但只是闷着自己找个犄角旮旯写,很少会分享出来,自己写,自己看,自己收藏。
我问他,为什么不分享出来?
他也反思,以前也会经常会写东西拿出来与人分享,为什么现在都不写了?
的确是习惯,长时间在自己的世界里封闭,就不愿意走出来,你会觉得生涩,甚至语句不通,不自信,并且还会怀疑别人会不会读懂,愿不愿意看,想着想着,就放在了心里,久而久之,你的日子就过断片了。
管他呢,不为任何人写,不奢望有知音,但是我们都期望有人能读懂。
那天打开博客的草稿箱,几百篇夭折的文,都是写个开头,或者完成一半,然后搁浅了,要么就是忘了,要么就是再想起来已经没有了当时的心境。
如果你觉得每一件事都可以留在心里,不必写出来,更不用拿出来与人分享,那么久而久之越发的懒,越不知道从何说起,该写什么,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你不知道别人都怎么想的,于是你会越走越偏,觉得可以懂你的人越来越少。你想啊,你从来不说你的想法,好容易说一次还是晦涩难懂的,让大家去猜,谁有功夫去猜你玩呢?
熊问,为什么你写的文章会有人喜欢看?因为我从来不自怨自艾写那些蛋疼的忧伤,也不去尝试那些华而不实的梦中呓语冒充文艺青年,我的性格就没办法矫情,所以就写踏踏实实的生活,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感受得到的,怎么想的怎么写,和唱歌一样,以最放松的方式来抒发情感。
我对微博上的朋友说,千万别怕自己文笔不好,随便有没有人能理解你,想说的话,想记录的情感就写下来,串起来就是你的人生轨迹,不然当你老了,回忆都是碎片,拿不起放不下,都不知道这几十年来是怎么过来的,整天脑子里都想了些什么,遇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过了怎样的生活,你是如何成为今天的你。
微博上有人问,你为什么天天会写出这么段子?这不叫段子,叫日子。每一个瞬间,如果你抓住了,写出来了,在别人眼里都是幸福的,温馨的,甚至美好的都像是编出来的,而这恰恰是多年以后你的财富。我从来不为粉丝写段子,我没几个粉丝,新浪也不给我一分钱,那些今天关注你,明天取消关注你的人,可能未来的某天你们在茫茫人海擦身而过的瞬间都认不出彼此,那你还在意什么?那些留下来的文字才是写给自己的。
我不太喜欢回复评论,当然不是粉丝多评论多,也不是孤傲装B,也算不上什么习惯。很多评论其实根本无需你多言,人家的想法,你有必要的附和纠正么?就像倾诉的人,未必不懂道理,就是找一个耳朵,人家只是刚巧看到了,找个合适的地方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心情,我何必画蛇添足呢?再说了,对于没话挤话提升人气也觉得实在没劲,聊天的地方多了,学术讨论的方式也多了,比如我偶尔开个帖子,弄个卧谈会,一个小时里大家随便聊,有几十条回几十条,有几百条回几百天,而我平时只是简简单单的记录自己的生活,只想和这个世界保持联系。
平安喜乐,勿忘心安
那天是2013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