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实践》作者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本书共六大部分,分别是管理的本质、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的结构、管理员工和工作及当一名管理者意味着什么。详细如下:
学到
一、概论--管理的本质。
作者探讨了管理层的角色与职责,把管理工作分为三部分: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算作是全书搭框架。在这部分,德鲁克认为二战后美国的崛起,与欧洲相比较,其实是得益于企业管理方面的先进。
二、第一部分--管理企业。
阐述了企业只有一个目的:创造顾客;企业只有两个基本功能:营销和创新。德鲁克在这部分提出了他著名的三问: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简单的思考一个问题就能明白这三问的含义:星巴克卖的真的只是咖啡吗?德鲁克认为企业一定要采取目标管理,重视贡献(产出)而非付出,注重长期的绩效而不只是短期的成果。
三、第二部分--管理管理者。
德鲁克用福特公司的实践告诉我们,老式的家长式管理,忽视管理层(群)的作用,是无法驾驭大企业的,现代企业需要管理层。德鲁克把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当作是管理的原则,强调道德的力量,提出“只有靠道德力量才有可能获得高于投入的产出”,“道德不是告诫、说教或良好的愿望,重要的在于实践” 。德鲁克认为平庸是危险的,绩效评估必须坚持高标准,必须有合理的升迁制度。针对当时企业CEO与董事会的职责和关系,德鲁克也做了专门的描述,最后,则论述了企业该如何培养管理者。
四、第三部分--管理的结构。
德鲁克在这部分告诉企业应该通过活动分析、决策分析、关系分析来确定企业需要哪种结构,并给出了以绩效为目标、尽可能的减少管理层级、能培育和检验未来的高层管理者这三个要求。论述了联邦分权制和职能分权制两种结构的优劣和采用规则,论述了企业结构必须随着企业成长而调整,以及成长中的陷阱。
五、第四部分--管理员工和工作。
德鲁克反对只把人当作资源,当作特殊的机器,强调人性的力量。根据IBM公司等几个生产增加的案例,德鲁克论述应该激发员工的参与感、荣誉感、责任感,这是对卓别林电影《摩登时代》中描述的工厂管理的颠覆,也是今天硅谷高科技企业文化的雏形。人工应该用在需要整合的的工作上,那些简单的机械式的流水线工作,应该尽可能的机器化、自动化。德鲁克认为,要达到最佳绩效,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而非满意度。
六、第五部分--当一名管理者意味着什么。
德鲁克为管理者定义了两项不同于其他人的任务:第一项任务是创造出大于各部分总和的真正整体,创造出有生产力的实体,而且其产出将大于所有投入资源的总和;第二项任务是协调每个决策和行动的长远的需求和眼前的需求。德鲁克为管理者的工作梳理了五项基本活动:首先,管理者设定目标,决定目标应该是什么,也决定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达到目标;其次,管理者从事组织的工作;接下来,管理者还必须激励员工,和员工沟通;第四项工作的基本要素是衡量标准(也就是做绩效评估);最后,管理者必须培养人才。在谈到未来的管理者时,德鲁克最后强调的一点是:诚实正直的品格最重要。“无论管理者接受的是通才教育或管理教育,由于将来情况将会与过去的情况不一样,在将来最起决定性作用的既不是教育,也不是技能,而是一个人诚实正直的品格”。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所以说,通用的原理原则都差不多,能做到什么程度,最关键的还是看人。
悟到
1.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科学和专业。
德鲁克深信,任何一种知识,只有当它能够应用于实践,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时,这种知识才会有价值。因此,他一再强调实践是管理学的灵魂,管理学研究是实践行动的结果,并以现实世界与原始观念(指理论)的吻合程度来检验理论的有效性。“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科学和专业”。德鲁克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概括,理论概括升华,再向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实际建议。
2. 以人为本
“人比任何概念都有趣多了”。“人”可以说是《管理的实践》这本书的中心。一是强调管理者的重要性,一是强调员工的重要性。没有有效率的管理者和与员工的支撑,组织的效率不可能得到实现。同时,强调顾客的重要性,企业的主要职能只有两个:一个营销,创造顾客。
德鲁克强调人在管理实践中,通过与组织的合作来实现人的价值,实现自我。同时,德鲁克把对员工的关怀界定在企业的角色范围内,他认为员工满意度可以说毫无疑义!要求员工对企业绝对忠诚,就好像企业承诺对员工负起100%的责任一样,都是不对的。德鲁克强调实践决定了人性,而不是相反。
3.责任第一
《管理的实践》整部书就是在讲如何让企业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管理者的价值就在于可以帮助企业出色完成这个责任,并不断超越。可以说管理的实践本性和以人为本,都是为了完成这个使命。“管理者都是赋予企业生命、注入活力的要素。如果管理者不能赋予企业生命、注入活力,也就失去自身的价值。企业的本质(决定企业的性质)是经济绩效。所有管理层必须把经济绩效放在首位。管理层的每一个行动、每一项决策和每一个考虑,都必须以经济作为首要尺度。企业的首要任务是求生存。管理企业必须是一项创造性的而不是一项适应性的任务。企业是通过营销和创新来创造顾客,因此企业管理必须具备企业家精神,而不能只是官僚作风、行政作风,甚至决策工作。对管理人员的精神的第一个要求是要有高绩效。创新是企业的必要功能,也是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在书的结语中,德鲁克再次强调:“企业是社会的器官,企业的行动对于社会也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企业对社会的首先责任是盈利,几乎同等重要的是成长的必要性。必须增强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从而增加社会的财富。这是绝对的责任,是管理者不能放弃、也不容推卸的责任”。管理者的本分是责任感,他的价值体现在帮助组织基业长青。
做到
一、管理自己
必须学会自我管理,否则也不会很好的协助别人完成工作。比如,时间的安排,优先级的调整,任务的分配,当需要做抉择时,必须在众多方案中权衡利弊,做出选择后,一定要对结果负责。其中,还要要着眼于贡献,简短总结为两个字:沟通。比如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换个角度思考:我能为别人贡献什么?别人能为我贡献什么?当我们面对共同的问题,基于自己的贡献(我能做些什么)时,事情也就更加顺利的解决了。把问题顺利解决,这才是管理和做事的最终目的。
二、管理上司
管理上司可能意味着如下几项:要求授权。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主,哪些需要向上司汇报,这是需要明晰的事情。事实上,德鲁克曾说过:“没有明确需要老板要拍板的事情,都属于手下的工作。”
三、管理手下
管理手下也不是简单的分配任务,或督促。那样会很辛苦,而效果并不一定好。作为上司,应该做到:
——制定目标。协助手下制定目标。并对目标进行评估(也就是“管理上司”中上司应该做的事情)。
——协调资源。有时候,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需要一些资源,有些资源,需要作为上司的你为其争取。
——贡献自己。整体上,上司的职责就是“服务者”,你不是让别人伺候你,而是为你的手下服务。帮他扫清障碍,帮他顺利达成目标,或者根据你的工作经验,帮助他克服困难,不断成长。而他的成长,也是你的成长(所谓“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