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步行街整体的雕塑不多,一起来看看,这些雕塑和它背后的故事。昨天写了一下拨浪鼓相关的东西,今天临时决定取这么个标题,因为是第二篇与雕塑有关的,就算是第二篇吧。
古代对女性梳妆的描写诗句还不少,只是这个雕塑毫无美感,倒有些肌肉男的感觉。
《丑奴儿》
李清照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看了这个雕塑,没觉得这女子对镜梳妆的喜悦和美感,反而给人一些凄迷,或许有感于下面这首本土诗词?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望城铜官窑窑址。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这首诗是感叹两人相爱却不能长相守的无奈辛酸。
现在的理发店,是国外传过来的洋玩意儿。在原来留辫子的年代,甚至一直到80年代,都还有剃头挑子的身影。剃头挑子把全部的剃头用具都挑在扁担的两头,走街串巷,上门服务。、
剃头挑子所挑的东西,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剃头梳辫的工具,即剃刀、梳子,篦子。二是辅助用具,如水盆、烧水的火罐,供顾客坐的凳子及围在他们身上的手巾和布单、收拾碎头发的笸箩等等。还有一件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即由一钳形钢片和铁棍组成的“唤头”,剃头匠通过鸣“唤头”发出的“当啷——”声来招揽生意,而不是像一些买卖那样靠用嘴吆喝。
梳辫子时代的剃头匠,最基本的技术当然是剃头、梳头编发辫和刮脸。此外,还要掌握一些现在细分了的一些技术,如掏耳朵、剪鼻毛、清眼目、染发、修整胡须和头、面、颈肩部的按摩。严格地说,剃一次头,并非只是修整一下发型,而是包括上述各项的全套服务,只有全部掌握了才是合格的剃头匠。随着岁月的流逝,后来,掏耳朵、按摩等都逐步被减掉,再后则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与之相关的有个俗语”剃头挑子一头热“,是因为当时剃头的挑子用扁担挑着。一头是红漆长方凳,是凉的一头。凳腿间夹置三个抽屉:最上一个是放钱的,钱是从凳面上开的小长方孔里塞进去的,第二、三个抽屉分别放置围布、刀、剪之类工具。另一头是个长圆笼,里面放一小火炉,是热的一头。上面放置一个大沿的黄铜盆,水总保持着一定热度。下边三条腿,其中一条腿向上延伸成旗杆,杆上挂钢刀布和手巾。后来用于比喻一件事情,只有一方愿意,一厢情愿,另一方不同意。例如恋爱中,一方热恋,另一方冷淡,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