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也似曾相识以下这一幕:
在经历过漫长的、不知所措的、对自己不断否定的堕落之后,突然有一天,小明感觉自己再也不能这样了,“如果没有梦想,自己和咸鱼还有什么区别?”
“从现在开始,我要改变!!!”
就这样简单给自己打了一通鸡血之后,小明忙不迭地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该干什么才和过去不一样呢?学习总应该是对的,我现在英语不太好、数学思维也欠缺,对对对,还应该学网球、学游泳,音乐也总得会一些,嗯,对了,最后再加一个,经济学,现在不懂点经济学都不好意思在这个社会上说自己读过大学。”
就这样,小明用这些“必不可少”的学习任务填满了每一天。
第一天,感觉很不错,自己好像成长了很多了呢,之前自己怎么那么堕落呢?!
第二天,感觉依然很棒,虽然有些疲倦,但学习嘛,本来就是苦差事,自己一定能坚持。
第三天,好想给自己放个小假,昨天的任务勉强才跟得上,好累啊,但一旦放松,后面怎么才能跟得上呢?继续坚持。
......
第七天,学习这么累的活,自己坚持了七天的高效学习,已经很棒啦,先给自己放个小假吧。
后来,我们大家也许都知道,小明又给自己放了好长一个假期。
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我们,看到这里也许都会会心一笑,这不是自己常干的事嘛。时至今日,这样的故事依然时不时在我们身上重演,让人哭笑不得。
有人说,这是个浮躁的时代。站在城市的街头,所有人都形色匆匆,所有人都盼望着书店有一本书可以让自己下一秒就成功,都希望有人告诉自己某支股票,自己买入后,今天就涨停。
我们就是这么匆忙,听不得长辈们耳提面命“生活中要不急不躁”。我们嗤之以鼻,“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我不急了,被别人甩开怎么办?房价涨幅不等人,通货膨胀不等人,未来的丈母娘也不等人啊”。不知不觉,我们成了郝云歌里的“他们的头很大,他们的腿很细。他们拿着苹果手机,他们穿着耐克阿迪,上班就要迟到了,他们很着急”的那帮人。
我们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在参加百米赛跑,然而当他兴高采烈地经过百米线之后,才灰头土脸地发现,自己原来参加的是超级马拉松。
既然马拉松才是生活的本质,那我们的比赛策略,是不是从一开始就错了呢?即使是800米长跑,我们的策略,也不应该是全力冲刺才对呀。
在思考浮躁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下我们浮躁的原因,也许对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会更有帮助:
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李笑来把浮躁归因于三个原因:自己欲望无限、要完成的事情太多、在50岁之前自我满意度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减。但我想,总结一下,这三个原因其实是一个原因,就是
年轻的我们太穷
年轻的时候,我们只有大把的时间,却没有能力和足够的资金去满足我们的欲望,因而我们拼命地想迅速掌握足够多的资金和能力,而且年轻时的我们,对时间的认知存在错觉(5年,对于25岁的年轻人而言,是其生命的25%,而相对于50岁的中年人而言,是生命的10%,因此年轻人相对更难忍受耗费较长的时间来做成一件事),我们时刻感觉这事刻不容缓,迫不及待想下一秒钟就看到成功。
想清楚了生活的本质是一场马拉松,以及我们面临的困境,那问题的解决方案其实也很明确了:
我们必须像一个马拉松运动员一样,在这场比赛中,用自己已有的资源,去和生活做买卖,去一点一点满足我们的欲望,而买卖的本质,就是“交换”。
既然是笔交易,那么交换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我们有什么?
年轻的我们最不缺的,首先是时间,我们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因为不知道怎么挥霍而成为我们的负担,不然也就不会有“网红”现象的存在了,不然也就不会有无聊这个词了,所以时间并不是多么宝贵的资源,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
其次是注意力,注意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只有注意力才是能换回我们想要的财富和能力的资源,而且它极度稀缺,长大成人的我们都知道,每天能集中注意力不走神看会儿书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啊。
最后是金钱,除非父母给自己留了极其丰富的资产,大部分人往往在年轻的时候最缺的是这个。
除此之外,我们似乎没什么东西可以拿出来去交换了。
在这三个资源中,它们的重要性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呢?
注意力 > 时间 > 金钱
因为金钱本质上是无限多的,是可以再生的,不同的阶段我们赚钱的能力不同罢了(根据前面几篇文章,现在我们知道了,其实这是自己时间的单价),只要自己能够提高自己时间的单价或者把自己的时间卖出很多份,赚钱本身并不难。
对于时间而言,我们的第一感觉都会觉得时间非常珍贵,但正如前面说的,我们恰恰是因为时间太多了,反而有时候需要想办法来消磨时间。但时间至少还是比金钱贵重,不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企业主出高价来购买我们的时间,让我们为他们打工呢?
注意力是最重要的,每天24小时,对于工作以后的人来说,真正高效的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真的是少之又少,而注意力如果都集中到自己的成长上的话,直接影响的是自己成长的速度,由于复利效应的存在,注意力最终会让成长呈现出复利效应来。
清楚了我们有什么,那么再来考虑这场买卖,买什么卖什么就清晰多了。
凡是用低价值的东西买到高价值的东西,我们就是捡到便宜了。
这样的话,只要我们能用钱买到自己的注意力,买到时间,或者用时间买到注意力,这样就是赚到的。相反,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注意力和时间浪费在省钱上,这个就得不偿失了。
但是,以上优先级成立有个基本条件我们不得不说清楚,那就是换到的注意力用来干什么?
把最宝贵的注意力用在自己的成长上,因为成长将会提高你出售的时间的价格,反过来会让你的时间卖出一个更高的价格。
这是多么划算的一笔买卖呀?但是脱离了成长这个目标,如果只是把换来的注意力白白送给微博、微信等各种注意力收割机,那这笔买卖不仅不划算,可能还比之前更亏了。
虽然道理这么简单,但在生活中,我们面临具体抉择的时候,很多买卖看似占了便宜,但实际上往往吃了很大的亏:
这里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使用盗版软件,尤其是程序员使用盗版软件这件事。昨天我终于把自己电脑和手机上的所有软件都换成了正版的了,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自己想通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知识产权的作用我们都知道,是为了保护权利人的劳动,如果只是保护别人的权利,我们当然不会特别关心。但一旦我们自己是知识产权人的时候,我们会非常迫切地想要呼吁大家尊重我们的权利,这是常识,所以,通常而言,尊重知识产权跟尊重契约一样,是为了双方利益。但大多数人并不会写什么专利,所以这事离我们挺远,不关心倒也正常。
但对于软件开发者而言,可怕的是,我们也许因为自己使用的是盗版软件,却忘了自己还有一门可以直接用来赚钱的手艺,而一个优秀的iOS app放到App Store里,其带给自己的收入是远大于自己的时间投入的呀。多么划算的买卖,却就是因为自己想占点小便宜,却永久地被错误的观点洗脑了。省了的几百块钱,不光让自己的注意力时不时地被使用盗版带来的不安而吸引走,还会让自己把注意力的焦点长久地聚焦于写软件赚钱之外,这笔账,估计大家都算得清。
让我们再回到小明的故事,既然我们知道了成长的过程就是一场马拉松,而且我们坚定地相信只要每天都有一点点成长,最终我们的能力和财富会呈现出指数的增长曲线,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急躁呢?我们只需要能够做到每天成长一点点就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但天天成长一点点才是关键。像那种一开始用力过猛,导致最终呈现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曲线的情况,当第六天到来的时候,他并不一定比天天进步一点点的人走的远多少,反而,遗忘曲线可能反而会把他带回原地。
突然,我似乎又看到了那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无论比多少次,在这场马拉松之中,乌龟永远都会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