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微微一笑很倾城
很久不看言情,前几天生病的时候无所事事,也不想太费脑子,就找言情来看看吧,之前看了电影《致青春2:原来你还在这里》,又看了小说,意犹未尽吧,于是又看了这本《微微一笑很倾城》。
看这本书的目的除了消遣外,就是了解一下最近流行什么,这本书被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肯定有一定的道理或者特别的地方。
从故事情节上来说,实在没什么让人惊艳的地方,很平淡无奇,用一句话可以来概括:一个很优秀的男孩注意到了一个很优秀的女孩,慢慢和她接触,渐渐喜欢上她,女孩也对男孩很有好感,于是两人自然而然地交往了,最后结婚生子。
就是这样简单的情节,什么三角恋啊,吃醋啊,误会啊,虐心啊,一概不存在。
可是如果一个故事就这样了,那有什么意思呢……
我们来看看作者给这个故事添加了什么样的元素,让它具有可读性。
最重要的一个元素:网游。
网游贯穿在整部作品中,男女主角因为网游相识相恋,一起玩游戏,一起做游戏,游戏是他们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工作。
第二个元素:男女主角很优秀。
作者用了很多铺垫来衬托男女主角的优秀,男主角不仅帅得惊为天人,还是个天才,女主角不仅美丽得不可方物,还思想成熟,性格颇佳。
第三个元素:融合——网游+优秀的男女主角+摆正的三观
如果男女主角不那么优秀,不是把做游戏当作工作,仅仅只是玩游戏,那么这个故事看起来三观就不那么正了。
所以作者会把男女主角的设定做得很正,在书中的一个细节可以体现出来:女主在玩游戏调成自动模式等待的时候,会做英语试卷。
除了以上的这些特点之外,整本书就是一本读起来比较暖心的书,读者会随着男女主角的交往深入而欢欣雀跃,体会他们的甜蜜与小幸福,而且整本书所表达的恋爱观念,其实是很成熟的,男女主角因为相知相爱,互相是很珍惜的,他们会想着去做令对方感到幸福开心的事,且互相体恤的程度是相当的,这样爱着的时候,才不会觉得累,才是最幸福的感觉。
没有那么多欲望,没有那么多要求,没有那么多纠结,只是爱到恰到好处,爱得合适,大概是爱情的理想状态吧!
至于拍成电影电视剧的原因,很显然,因为本身是言情剧的设定,会自然地吸引女性观众,因为游戏的设定,会吸引爱玩游戏的男性观众。另外游戏的世界从银幕上展现出来,会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和炫目的视觉效果,这也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最后,三观正,温暖,看着不累。
第二本:批判与临床
这部书是我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无意看到的,不然,这么高冷的书,我是触碰不到的。
作者是吉尔·德勒兹,法国最著名的后现代哲学家之一。
我能说,这本书,我基本都没看懂吗?
豆瓣上有个读者评论,有这么一类书,从头到尾都没有读懂几句话,但是就是觉得读起来很爽。
我读这本书感觉就是,原来有些东西可以像作者这样表达,他要表达的东西,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是需要你放到语境中著作中去理解,理解之后,可能他还有更深层次的意思要表达,他并不直接表述自己的观点,你甚至看不出他的评判,他是否赞同某些观点——至少表明上看不出来,他是那种,非要你自己去思考,去揣摩其深意的作者。
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的文字。
我们确定,关系是能够也应该被建立、被创造的。如果部分是无法被纳入整体的碎片,人们至少可以在它们之间创造出非预先存在的关系,以此证明历史的进步和自然的演变。
自然不是形式,而是建立关系的过程:它创造出一种复调音乐,它不是整体,而是集会、“教皇选举会”、“全会”。自然与所有共生、亲善的过程密不可分,这些过程并非预先给定,而是在充满生命力的异质之间形成,以便建立一系列不断运动的关系,这些关系使一个部分中的旋律作为动机介入另一个部分的旋律中(蜜蜂与花)。关系并非内在于整体中,更确切地说,是整体源于某一时刻的外部关系,并与之一起变化。
最后,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同样如此。人必须创建与他者的关系:“友情”是惠特曼用于指称人与人之间最高层次关系的伟大字眼,这并非依照某种总体情境,而是根据独特特征、情感状况和相关碎片的“内在性”。于是,一系列变化不定的关系被缔造,它们不混同于某一个整体,而是产生出人类在某种情况下有能力征服的唯一整体。友情就是这种变化性,它意味着与外在的相遇,意味着灵魂在没有遮蔽的“大道”上的行进。
(摘自:第八章 惠特曼)
现实的旅行自己缺少在想象中映照自身的力量;而想象的旅行自己,正如普鲁斯特所言,没有在现实中证实自身的力量。因此,想象与现实应该作为同一条轨迹的两个可以并列与重叠的部分,两个不停地互相交换的面,运动的镜子。于是,澳大利亚土著把游牧旅程与梦中的旅行连接起来,它们“在应当被作为地图来读的巨大时空缝隙中”共同组成“行程中复杂的网间结构”。说到底,想象是一个与现实物体相连的虚拟图像,或者相反,以便构成无意识的水晶。现实物体或现实风景令人想起相似或邻近的图像,与此同时,作为想象的风景,这个虚拟图像依据“现实”与“虚幻”这两个词语相互追随、交换的路线,投入现实中。
(摘自:第九章 孩子们说的话)
你知道作者在说什么吗?不管作者在说什么,你一定对他说的话,有自己的理解,而这种理解来自于你的阅读你的经历和你内心的一些投射。
第三本 教瑜伽 学瑜伽
我想这本书可能更适合瑜伽老师来阅读,但也许不仅仅如此。
如果你是一个学员,你将从中了解如何更好的和老师沟通,如何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上,而不是展示你的体式,显示你的努力上,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学员应该反省,去努力达到的。
如果你不是一个瑜伽老师,只是传承某种知识和技能的老师,也许书中有一些通用的法则也适合你,成为一个老师,在我看来,是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不论你要教授的是什么,你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你将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去表达,去传承,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本书对于我而言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我会单独做一篇读书笔记。
在此摘抄一些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句子。
瑜伽老师贡献的,是鼓舞和信任一个人自身的疗愈能力。不要有我们身为老师,是给予疗愈的人这种自我膨胀的想法。
当学员心甘情愿投入疗愈、锻炼时,是学员连接上了自己内在的智慧,而疗愈最终来自于此。
瑜伽修的是自我实现,也就是从错误虚妄的自我中解脱出来。
是什么构成身体的完美?美丽、优雅、力量,以及磐石般的坚定。
当所有的努力都放轻松了,心也融入了无限,这时就掌握了体位法。
第四本 心理魔法壶
这本书也是在图书馆借的,好吧,借的书果然是读得快一些,对于那些在我的书架上放了好久好久的书,我真的是心生愧疚啊!
此书的主题是图画心理分析,之前接触到一点点的文字心理分析,稍有兴趣,就延伸到图画分析方面了。这本书比较通俗易通,不属于学术范畴的,整本书的结构如下:
第一,利用魔法心理壶的主题来做图画心理分析。引导(有特定的引导词)作画人画出相应情景的6幅图画。
第二,大量的图画案例分析。书中是按照图画的类型,进行各种不同的分析(个例分析)。
第三,用一些模型来分析图画,分析的主体有图画本身、图画中的其他元素等等(共性总结)。
简单说来,作者设计了一个魔法壶的主题,通过这个主题让作画者作画,然后通过图画中展现出来的信息,如图画边框、画中人物、画面角度、图画颜色等分析作画者的心理。
在这个系列图画中,作画者会把自己深层次的、应对变化的行为模式投射在图画中。然后作画者对图画的解释,也将再次投射出自己内心的潜意识。
在我按照书中的引导作画之后,再看别人画的那些画,觉得我的画除了反映出我内心一些想法外,也体现出自己在思维上的一些局限,也就是说,我看到了别人的画,才想到了,哦,原来还可以这样啊!
当然,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特的,但是总有些地方还需要我们去改变,我在那些图画中,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心灵,有些人是那么相似,又是那么不同。
第五本 暗时间
这本书就是那本在我的书架上躺了好几年的书,一拿到它的时候,我大概翻了一下,被里面的一些数学公式吓了一跳,随手也就搁置了。
这次读它是因为做时间管理的培训,要求我去阅读各种这方面的书籍,其实很早我就已经转移了阅读重心,但是类似的书,在某些情况下,还是有看的必要。
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而且读起来非常有趣,作者是一个爱思考的理工男,写作的思维模式非常理性,有逻辑,朴实无华,表达也很清晰,比较欣赏他的文风。
这本书是作者8年的博客文章精选,他并不是职业作家,他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而这些思考成就了此书,也成就了他自己。
书中有一半是普通读者都能看懂的,另外一半是和他的专业技术相关的,涉及到很多编程、数学方面的知识,这一部分我没有细看,也看不太懂,但是知道作者要表达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思维方式。我从那些代码和公式中能窥见一位理科生脑中世界的一隅——和我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啊!
至此,本周的阅读任务完美收官,感谢陪伴我的小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