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下午。照常睡觉。闹铃没把自己从床上叫起,但朋友的一个电话却让我清醒。挣扎着睁开眼,看到是她的来电,挂断后再打过去。一接通,就听她很焦急又慌张的语气说道:她刚给一个孩子补完课,期间她脸很红,很红。对方是个高一的男孩子,长相清秀,16岁。恍惚间以为她问了句:你在干嘛。睡觉。
她讲的有些乱,倒也将事情基本了解。有一份新的家教工作,在讲解过程中不知为何脸红得发烫,于是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教师这一职业。打趣道:正常,想想你在高中时暗恋那个男生时的心情。
生活平淡,波澜不惊,太久。时刻被生活琐事所困,无法解决自己与世界的矛盾,自己与自己的矛盾。时间一久,再没心悸,甚至不知害羞是何,甚至没了少女时的活泼。所以愈发想念过去的那些心境。而当那些情绪真的出现,又陷入恐慌之中,性质不明。确实不如少女时心领神悟,虽然有同样的紧张不安的外表。那年16岁,开始留意某个人的身影。那天他穿的蓝色上衣,站的笔直,成了你难以忘记的画面,不管最后他是走向你,或是永远留给你一个背影,或是在你身边走远。有时觉得某些场景似曾相识,相似的心绪,让你仿佛回到少女的年纪,这是一种可能性,虽然只是片刻。有些女人背着一个大包,这也是一种可能性。 有人说,当老师的一个乐趣是,你永远会看到一群比自己年轻活泼的孩子,使得自己的心境也变得年轻,是一种安慰,并且无数次的经历一种可能性。生活处处是可能,因为其本身便是一种巨大的可能。
冬天的时候,走在路上总能看到穿得少,露出小腿的姑娘,她们很美丽。大多数人在意的是:她们不冷吗。废话。你自己用厚厚的羽绒服,围巾,帽子把自己裹得像个球,别人又不是没感觉,也不是更耐寒。只不过是各自的选择不一样罢了,前者选择了美丽,后者选择了安稳。但是每天走在路上总是会听见有人说:你看,那个姑娘不冷麽。她是不是傻。 她们只是羡慕别人拥有的可能性——在冬天依然那么美丽以及坚韧。
我们生活当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习惯于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并且极其自信。认为肉一定比蔬菜的价值大,万一对方是个素食主义者呢。许多人也习惯于肯定与自己有相同观点的人,除此之外,皆为异类。每个人都知道宇宙很大,自己渺小,但在生活中就是只能看到自己脚下的一尺三寸之地,天就再大,与己又有何干系。这是在拒绝一种可能性——更为深刻和宽阔。
如果固守一己之见,而不对外界造成任何的影响,尚且可以。但许多人又不喜安分守己,喜欢对人妄作评判,就是阻止别人的可能性。这样的行为自是惹人厌,最主要是不自知。
生活处处有可能。还请多多包涵。
2019.1.9写:
爱情很美丽,我依然一个人啊。但不对人生设限,有些事发生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心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