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个“聪明”人,培养聪明的孩子

聪明和愚蠢,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1

希特勒在战前讲话中说到,他要决定他的国家国家和人民未来一千年的命运。事实证明,他的统治连10年都没有。胡适说:“希特勒先生一个人是无法以个人的思想来决定千千万万人的生死问题。”

世界上最难的事,除了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外,还包括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因为每个人都有个人意志,谁也不想做别人的奴隶。

你有没有见到过家长们聊天,这个说我孩子这里欠缺,那个说我孩子那里不太好时,孩子那灰暗和不知所措的眼神?或者当你是个孩子时,有人评论你长得高矮胖瘦是白还是黑,你或因此伤感、不解、兴奋、飘飘欲仙?

这里有个“幸存者偏差”的逻辑谬误。“幸存者偏差”是指,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的关键信息。理论比较绕,也许以下的事例能清楚一些:

那个被评价为“笨”的孩子,是否是某个专业人士,经过对100位观察者的调查,有超过80%的人认为,这孩子真的笨,于是给这个孩子定义为“笨”?

飞机失事的新闻总让我们惊慌,全民奔走呼吁:飞机很不安全。但实际上,飞机可以说是比较安全的交通工具,因为出事故几率比较低,一出事就成了大新闻。日常生活中的小轿车出事的几率比飞机大很多。只因为大家见得多了,习以为常,便不足以作为新闻。

有人说,从小学习的好坏,对孩子的未来没有多大影响。 看,人家隔壁老王的儿子,从小不好好学习,脑袋瓜像老子一样灵活,不照样创业风生水起。前段时间网络流行一个段子,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哥们,一个爱学习,一个不爱学习,善耍小聪明。后来,学习好的那个,大学毕业后,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仅够糊口。报到的那天,发现老板竟然是不好好学习的那个同学。于是,掀起一股“读书无用论”的高潮。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毕业即失业”的坊间传闻。

实际上,如果做一份调查,看看从小学习就很好的那些同学后来怎么样了,大学毕业生们三五年后的就业率怎样了,就会发现,其实学习好的大多数工作和生活都很不错,大学毕业生第一年不容易找工作,三五年后的就业率大大上升。只不过,学习好的学生长大后,觉得自己理应过好的生活,不足为奇,自然就不会跳出来说:我过的很好。

所以,“幸存者偏差”又叫“沉默的数据”或“死人不会说话”,成为新闻的都是几率小的事件,而不足为奇的“沉默者”,才是最容易忽略的数据。很多时候,人们常常被“幸存者偏差”蒙蔽了双眼。

家长不做别人思想的奴隶,也别妄想让别人成为自己思想的奴隶,孩子自然也学会判断区别的能力。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不偏见、不武断,“聪明”的孩子自来。

2

胡适先生在《智识的准备》中,引用了英国科学课和哲学家赫胥黎的话:一个人一生中最神圣的行为就是口里讲,内心深感觉到这句话:“我相信某件事是实在的。” 胡适先生对此的延伸是,需要在判断、思考和信仰上进行思想训练。

换言之,人要有判断能力,不能人云亦云或者以偏概全,讲出来的话要表里如一、真实可信。

然而读到这里不禁有一丝疑虑:现代社会依然适用这一点吗?有时候,在生活中,是无法将真话直白表露出来的,比如耳熟能详的“善意的谎言”;而在工作中,更不能直白表达内心看法,需要有技巧地表达自己的建议。

长篇小说《沧浪之水》里,主人公池大为就是在同事的“鼓励”下,在一次会议上说了真话,年纪轻轻被打入“冷宫”,在一个闲职一挂就是好几年。眼见着才华、人品都不如自己的丁小槐仅靠谄媚奉承就爬到了主任之位,分房也比自己早。他在忐忑不安中看到了曾经的领导失望、期望、无奈等眼神,最终学习了官场的技巧,最后爬上局长之位。小说中充斥着社会的现状和“人”的诉求。

很多人相见恨晚:要是早点读到就好了,那样的话,也许有些弯路就不必走。

胡适说,他从小读的中国旧籍已经经不起读了,因为当中的思想、见地已经过时。他的书思想见地现在读来依然充满睿智,唯独“心口如一”这一观点引起我的思考。

这不是说他的观点已经迂腐,仅仅是不适合当代这个社会而已。

由此想到,书该如何读?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是否依然闪耀?

读书,认真读,产生疑问了,就成功读好一本书了。

孩子的世界也是如此。

一个孩子不读书,自然就学不到前人留下的智慧。经典之所以流传千百年,就在于当中的为人处事之道、经典语言和文化素质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适用的。

爱读书,读经久不衰的名著,从过去的聪明人那里学习到他们的学问和经验,这就相当于让人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拿来就用。如读到“孙悟空永远逃不出如来神掌”,我们会明白,其实如来佛祖总想“掌控”。他为什么老想“掌控”孙悟空呢?仔细阅读,会找到答案。

边读边思考,边提问,才是读书的真正姿态。

孩子要成为聪明的孩子,需要看书。运用书中的理论和方法,等同于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如能对书中观点产生疑问并解答,那更是了不起的尝试!

俗话说,耳聪目明。耳朵听得见了,眼睛看得多了,人就愈加聪明起来。

“聪明”真的不是天生。做一个思想上的聪明者,一个从书中获取经验的聪明者。勤思考,多读书,家长成为聪明人,让孩子成为聪明的孩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91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56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745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9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73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2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5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3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8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9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9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云纵领航计划第一期
    牙牙康阅读 141评论 0 0
  • 敦煌拾风诗社对句练习(6月21号--6月22号)出句作者:张生霞 对句作者:刘琴琴 出句:孤舟伴月行 对句...
    刘琴琴的简书阅读 702评论 0 0
  • 天儿渐渐凉了,枯黄的树叶子依依不舍地离开大树的手掌,随风飘落,待化作春泥。 多多妹儿不管多冷都要出门玩耍,穿戴整齐...
    柏园阅读 15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