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静,我有5年的家庭教育经验,看到太多父母不会教孩子的例子了。其实只要能读懂孩子,家长再学点小技巧,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现如今是什么情况呢,家长不好好反省自己所作所为,就一个尽的说孩子不乖不懂事。这种现象真的让我很难受,所以我想尽我的一点能力,整理100篇能对父母育儿有所启发的文章,重塑父母育儿大道。
《妈妈,收起过渡的保护欲》
“小斌,小斌,你等等妈妈啊,别跑那么快”
“你给我回来,听到没有”
“你再不回来,我就要动手了。”
这是有一次,我跟一个妈妈一起去附近的小公园转转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妈妈对她孩子说的话。这些话的频率快得就像是哒哒哒冒着火的加特林一样。
你们猜猜她孩子多大了?
6岁,整整6岁了。是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可还是被她妈妈看得死死的,生怕磕着碰着。
按理说,这个年纪的小孩子,已经会跑会跳会唱了,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安全知识。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总会忍不住的想去探寻有关这个世界的秘密。
然而他的妈妈,却一直把他看得紧紧的。生怕下一秒没看到他,他就会受伤一样,阻碍着孩子探寻这个世界的秘密。
“小斌妈妈,你看你,这也不是个事啊,现在在公园里,不像马路上有车,你就放开心,让孩子自己好好玩一下吧。”
“可是......”小斌妈妈担心的说道。
“你就别可是了。”小斌妈妈还想继续说的时候,就被我打断了。“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但是你不能一直这样看着孩子,你不累啊。”
“那行吧,小斌啊,你自己去玩吧,不过你要在能看到妈妈,妈妈也能看到你的范围内玩哦。注意安全,去吧。”小斌妈妈蹲下来,温柔的对小斌说。
“好的,妈妈。”小斌笑嘻嘻的跑到一边捡树枝摆弄去了......
女人对待孩子不能像洗衣机一样,围着衣服不停转,而要像奶嘴一样,孩子需要时在他身上,不需要时,孩子也不会哭闹。
“你在家是不是也这样管着小斌啊,不让他碰这个碰那个的。”
“诶,别说了,我这不是也怕他出什么意外嘛。”
“我觉得吧,咱们就放宽心吧,孩子来到这世界上,总要成长的,有些时候我们就必须放手放孩子自己去尝试,去经历。道理我就不说了,上次跟你说的事,你......”
晚上洗完澡,躺在床上,想起之前跟他们去公园玩的时候,小斌妈妈把小斌拉在身边,不让小斌自己单独玩耍,怕他出什么意外,一边牵着他的手一边跟我说话,小斌想好好的跑跑跳跳都不行,我和小斌妈妈的整个聊天过程,他都是闷闷不乐的。
可是下午回家的时候。小斌笑嘻嘻的对他妈妈说:“妈妈,今天我玩得好开心啊,我们下次再来玩好不好啊?”
我很庆幸下午小斌妈妈能听进我的话,让小斌单独玩耍。我很怕她再这么强烈的保护小斌下去,会落得跟《包宝宝》中的妈妈那样,吞了自己的“包宝宝”。
有兴趣的妈妈们可以去看看这个动画8分钟短片,相信会有所触动。短片主要向观众呈现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家人之间更多通过食物而不是话语来联系感情、“空巢家长”的心态的场景。
故事中母亲对孩子过分的保护、不情愿又不得不放手的心态,是很多妈妈的真实写照。“我希望把你放回肚子里,这样就能时时刻刻知道你在哪了。”包妈妈的一句话,转化为短片中一个有点暗黑、让人大吃一惊的场景。好在,最后的结局是温暖的。
孩子是宝爸宝妈的心头肉,更是从妈妈身上掉下来的。妈妈们有深深的想要保护孩子的欲望。却往往会保护过头,不知道孩子在成人的路上,不同时期要用不同的对待方式来引导孩子。所以有很多宝爸宝妈在孩子成长的特殊时期没有正确对待,导致孩子在父母眼里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
宝宝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而不是我们控制(过度保护)的对象。我们把他带到这世界上,在宝宝成长的路上,我们能做的只是引导,而不是操纵。
愿我们能像奶嘴一样,是宝宝认知这个世界的第一件物品,等到宝宝不再需要奶嘴的时候,我们也能够洒脱的看着宝宝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这个世界,去成长。
而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引导孩子不要往恶的方向走。
想领取学习资料,微信搜索「品牌妈妈」,精彩立马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