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本书 第6周 《精进》Day1 目录-P14
用更勇敢的方式去生活
生活就象多棱镜,有不止一个镜面,也有不止一种可供观测和理解的视角。
人生的七个测面:时间 、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
不同时间视角可以化为五种人:积极过去视角、消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宿命论视角;习惯往前看
每周一本书 第6周 《精进》Day2 P15-P58
更好地对待时间的十条建议:生活在当下;严肃地对待时间;留意自己拥有的空间并享受它;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从现在出发联结过去;并不完全沉浸过去;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视未来存在于当下;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
如果想走出不一样的人生,做一些不一般的事,那么以五年为期,你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长期的目标,并为之做出持久而坚实的努力,你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如何通过一点一滴的人生增量,完成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锻造。
合理利用时间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每周一本书 第6周 《精进》Day3 P59-P99
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事心智、情感层面的,称之为"收益值";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时间,其影响会持续持久。
经典的价值,就在于你总是会从中找到新的东西,所以经典是怎么读都读不尽的。
对于自然消亡的事务,生命每增加一天,预期寿命就会缩短一些。而对于不会自然消亡的事务,生命每增加一天,则可能意味着更长的预期剩余寿命。
每天抽一点时间去"面壁",也就是静静地去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让心中不同的"自我"参与对话和辩论。
获得高质量的休闲满足其实很简单,就是: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事业与生活的秘诀,无外乎就是处理好时间的"快"与"慢"、"深"与"浅"的关系。
当我们陷入某个人生困局时,困住我们的不仅有外界的客观现实,还有我们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
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某个无法摆脱的僵局时,先不妨试试这三步: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进行校正;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每周一本书 第6周 《精进》Day4 P100-P200
改造爱好的一个常见方法,是把对一件事情的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形成生产型兴趣可以让你的热爱更佳可持续,也是你把热爱变成事业的前提。
永远不要放弃寻找第三选择,因为最好的选择,往往来自在更高目标指引下的我们的创造。
内职业生涯指的是一个人内在的兴趣、禀赋、动机和能力,一般来说它是连续发展的,绵延在人的一生中。而外职业生涯包括人的职位、社会角色等,往往会收到外部机遇生存环境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更容易发生变化和转折。
当你觉得不知道怎么写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开写好了。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向自己提问是成为一名好的学习者的第一步。
也许很多人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我为什么要看这本书或者学这门课?是因为它现在很热门,大家都在推荐,还是根本没考虑过为什么,知识、音乐觉得对自己有用?我再标注重点以及记笔记的时候,是依凭什么来判断哪些值得记、哪些不值得记?有没有依循某一个特定的标准还是只是凭感觉?我在学完之后积累下来的很多知识,是不是还是不知道怎么应用,而只是增加了一点点掌握知识的满足感?
知识不是简单地吸收而来,而是由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而来,学习者必须充分地调用他们的已有知识,在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探索,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糅合在一起,在头脑中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
打开新旧知识之间的通道: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具备哪些相关的知识;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知识,无法轻易地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提问的关键,是提出现实场景下的、可能具有开放性解答的问题,而非一个纯理论性的、封闭性的问题。
一个优秀的学习者,必定是一个优秀的提问者,他从阅读、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先解答表层的、容易的那部分,留下深度的、探索式的问题给自己,并在由此问题招致的持续困扰和折磨中开启卓越的心智旅程。
解码有三个层次: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它原本就要穿搭的信息和知识);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通常是一个适应型专家,他们可以有意识地构成一个信息解码和知识扩展的良性循环。
对学习者来说,是否擅于对信息材料进行解码决定了对知识的掌握效果。教育心理学新近的观点认为,对某一事物的知识掌握,应区分理解和知晓两个层次。
但凡学有所成者,多重视深度学习。
在原本的意义上,电影是一次性的作品。多数人只有一次机会对它进行观看。影评人对于大众的第一层价值在于定格,第二层价值在于再现,第三层价值在于提供那条通路的入口。
一个解码者,应该做到不只要去寻找结论,还要去寻找过程,即我们不仅要知道结果是什么,还要知道这个结果是如何得来的。
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
每周一本书 第6周 《精进》Day5 P201-P289
求知氛围三个层次:信息、知识和技能。最差的学习者只接收信息,贪多求广;好一点的学习者看重知识,以记忆为目标;高手磨炼技能,只求日日精进。
写作式操练:在阅读时,我们对信息的理解和投入,常常满足于从一个"浅表"的层面去理解它们。但是在写作时,也就是进行信息输出的时候,我们必须去分析知识的"深层结构",,观察和调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深层关联,不然我们无法自如地将它们组织起来。
除了更深层的理解,写作带来的另一个明显的益处,是获得反馈。
一个方法是找一个与自己水平相当或略高于自己的写作同伴。还有一个方法是把经典作品当老师,让它们来给自己反馈。
学习螺旋模型:认为创造性的学习是想象创造、游戏分享、反思和想象的螺旋式。
一个高水平的学习者非常善于在所学的知识之间创造关联,而一个普通的学习者头脑中的知识不过是所学的课程知识体系的映射。
学习高手常常会有意识地把不同领域甚至不同学科的知识摆放在一起,然后尝试去分析、比对它们的潜在关联,甚至当异质的素材堆叠在一起时,仅仅是潜意识的推动,就可以让这种隐藏的关系浮出水面。
在努力这件事上,除了自我激励之外,我们更应该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努力,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怎样有效地启动、维持和优化对事情的投入。
发展自己的强项,并且学着和结识与你能力互补的人,将使你终身受益。
人是需要一些挫折、失败或者高难度的挑战来刺激的。如果总是一帆风顺,就会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肯出来,潜能就无法被充分地激发。从这个角度来说,挑战和才能是相伴相生的,没有足够的挑战就催生不出杰出的才能,而越是具有杰出才能的人也越有可能接近高难度的挑战。
不断为自己设计"必要的难度"挑战。
学习的时候,要给自己增加一些难度,这对提升学习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在学习以及练习时,如果能刻意增加难度,给自己增加一点小障碍,比如在学完知识后延迟一段时间再做练习,或者学习不同科目的知识后进行交叉练习,又或者变换不同的题型和考查点来做练习,那么知识提取强度就会增加,学习效果就会更好。不夸张地说,练大脑就像练肌肉,得科学"加量"才行。
为了增加知识和技能的提取强度,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经常自己考自己,边学边测,甚至在学得还不充分的时候就启动测试。这种情况下,测试的成绩可能会不理想,不过没关系,这种稍难的考验正好能强化我们对这些知识的存储盒构建。
我们还可以刻意地走走停停,把原来习惯的集中时间学习一个领域的方法改为把时间打散来学习,因为分散学习的挑战更大一些。集中学习时,相关的学习材料已经反复熟悉,学习过程中会体会到一种流畅感,于是人会高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减少继续学习的投入。
千千万万学英语的中国人,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却没得到很好的结果,原因可能并不在于他们的时间花得不够,或者天赋不行,而是没有胆量和勇气去挑战高难度的学习任务,让自己停留在常规性任务里。
如果做一件事的时候,先不去问有没有兴趣,而是先做起来,而且很投入、很专注地做,并懂得如何把一件单向的事变得双向,把一件被动的事变得主动,那么你就可能越做越有味道,一点也不痛苦地坚持下去。不需要意志力拖着你走,你自己就勇往直前,奔得很远。
尽量去做酷的事:抗拒自己的欲望,或者延迟满足欲望;质疑貌似最可信的言论,不盲从任何人;屏蔽流行信息,或者只在固定的时段接受流行信息;思考最不可能的事,为其发展出可能性;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怪癖,并将其发展成自己的竞争力;为小事狂热,并在小事物中发现大世界;开展思想试验和行动试验,让思想和行动相互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