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你做了一个梦——
你躺在家里的沙发上,电视上正直播一场足球赛。你最欣赏的里奥·梅西今天状态不是很好,所以你开始不耐烦地低头把玩手机。十分钟后,手机弹出一个对话框:“XX玩家上线了,你要和他一起打使命召唤吗?”你点点头,戴上VR头盔和智能手套,准备大战几个回合……
打住,先清醒一点。虽然这几年脸部识别、手势识别、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这些技术发展势头很猛,但要等它们进入千家万户,十月怀胎的时间还不够。
回到现实生活,最近一次你对着手机一动不动几小时,干了什么?看视频。对,放部电影两小时,你什么事都干不了。我们一直在被动地接收信息,当能主动做些什么时,只余下在视频底下评论,或把视频和别人分享。
我们有可能和视频进行对话,让它知道我们想要什么吗?怎样才能让我们在看视频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1、视频,正从世界各地崛起
这两年对于全球视频行业都是意义非凡的,而且因为用户原创视频的爆发,每个人的参与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远一点,有全民狂欢的“冰桶挑战”,近一点,有模仿名人的小咖秀,还有前几天爆红的Papi酱,单凭自己在社交平台的段子视频,不到四五个月涨600万粉。
为了更好地理解视频+交互的意义,先介绍一下全球范围内视频最新的两种商业模式——
(1)竖着看视频
为了照顾日益壮大的手机党,一种新的视频格式诞生了——垂直视频。和往常横屏,需要横置手机才能看到全屏的视频不同,这种视频在手机竖立模式下也能实现全屏幕。它有什么价值?
半年多前,世界顶级杂志《国家地理》就已经把它在某社交平台上的所有视频都改成了竖屏;最近还冒出了一批专门做垂直视频的社交平台。
当我们都习惯于在手机上用按键打字时,去按键化的苹果出现了,世界各地的人都吓了一跳。当我们都习惯于竖着看小屏幕的视频,要么把手机横过来看全屏时,垂直视频又出现了。
它抓住的就是我们的潜在需求——大部分人用手机自拍用竖屏,和别人视频通话时也不会刻意把手机横过来,因为竖屏本来就和移动设备紧密相连。但由于现在大部分播放器不支持垂直格式,传统摄像机和摄像思维也是以横屏为主,这给垂直视频的推广带来了很多挑战。
(2)聊着开直播
前几天,Facebook宣布会自动把正在直播的视频置顶。这样,大家刷好友动态时,第一眼就能看到谁在直播,点进去观看和进行互动。这只是一个信息流展示的改动,为什么引起那么多人注意?
其一,即时性。当我们刷微博或朋友圈时,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近况,我想知道的是昨天今天,甚至是此时此刻你们这群人都在干嘛。视频直播的魅力在于,这一分这一秒你就在这儿,被我们围观着。
其二,名人效应。电影《美人鱼》宣传期,罗志祥在Facebook上直播周星驰的现况,后来保存下来的视频甚至盖过预告片的风头。在社交平台上有很多掌握话语权的“领袖”,无论是网红还是娱乐明星,他们的最大优势在于信息不对称,能单向地向“粉丝”传递信息。直播也是单向的,一人直播万人观摩,这一刻你就是名人。
2、普通视频的交互,其实很简单
你会发现,视频变得越来越不纯粹,而我们也对那种一开始播到底的简单视频越来越没有耐性。现在多少人能在手机上,静静地把一个超过10分钟的视频看完?
而交互视频的存在,就是通过容纳引发我们中断观看的因素,让我们安心地看完视频。
为了让每个人都能玩视频交互,可以使用一些多媒体交互工具,比如国内的iH5.cn、国外的Youtube annotation、Wirewax。能实现的效果主要分以下三种:
(1)探索式
这种视频是线性的,每个人看到的视频一模一样,但播放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触发元素。比如当你设计Burberry的秀展视频时,在模特出现的时间节点上给她的衣物添加引导标识,看的人点击就能进入对应的购买页面。
探索式交互视频最常见的形式是商品导购,一般适用于较高消费的展示型商品,比如高级时装、进口钟表。但随着摄像门槛的降低、交互工具使用的简易,这种形式的商品导购呈现低端化趋势,可能很快你就会看见淘宝买家用这种方式卖鞋了。
(2)会话式
这种视频会预先划分出很多段落,我们看的时候再选择不同的段落进行播放,因此视频段落的播放与否和顺序都是不确定的。比如前阵子火遍大江南北的“太子妃”,因为有双结局,就可以设定不同集的跳转。
会话式交互视频最常见的是多种故事走向的剧集,这时视频的播放不是线性的,而是呈树状结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会话导向的是不同类型的视频,因此它并不会中断视频的播放,而只是提供不同的选择。
(3)实时式
弹幕就属于这一类,会在我们看视频时“植入”各种干扰,却还是让人乐在其中。比如观看《维多利亚的秘密》,播放到何穗的片段时就算我们不主动搜索,一侧会出现它的百度界面。
实时式交互视频最常见的是资讯类视频和互动型视频,会出现针对视频内容的反馈。
从某种程度上它是视频的注解,但它又不同于传统的注解。因为它会主动推送和视频内容相关的信息,因此它是需要开关的,比如弹幕的开启或关闭。此外,这些反馈并不一定要嵌入播放器,也可以存在于播放器外的空间,因此拓展性很强。
从表面上看,实时性视频更适用于空间比较大的PC端,但实际上更需要它的反而是移动端。这是怎么一回事?
3、移动端怎么做视频交互?
说实话,前面提到的视频交互主要适用于PC端,原因归功于安卓系统的一个“坑”。
做移动前端开发的,很多人都吐槽过安卓的一个老毛病,为什么视频总是置于顶层(PC端和苹果设备却不会)?这样一来,移动端要做视频交互做不了全屏,因为播放器内的交互几无可能。
但毕竟我们要做的是交互视频,它假设的是我们对视频之外的内容更感兴趣,所以不能全屏就不能全屏,还省得横着放手机。那么,什么视频适合在移动端做交互?
(1)电商导购
因为移动端缺乏播放器内的交互支持,所以更适用于短小、信息量大的视频——短小到没必要用全屏,信息量大到没必要全放在视频里。
符合这种特征的,第一个必须是——广告视频。
交互虽然能把人留在视频播放页面里,但多少还是会对观看产生一定中断。因此视频越短,越适合独立于视频之外的交互。
广告视频一般不长,而且不会出现明显的产品参数等信息。如果我们能在看广告时,了解产品信息呢?对应的产品反馈区,还能设置点击收藏、页面拖动、页面跳转等交互,不仅称了广告商心意,又方便客户进一步了解产品。
尤其现在国内H5大热,直接做一个有内容反馈交互的视频页面进行投放,想必效果也比在视频网站里买广告位好得多。
(2)知识资讯
时事新闻讲究简练,一般会隐藏很多背景信息。因此,大部分人大概都有看完某则新闻,还得去搜索引擎进行各种“补课”的经历。
但手机里的页面无法改变窗口大小,看视频还要查点东西的确麻烦。既然我们在看这类知识性视频时,也会自发地去查询相关信息,为什么视频本身不能提供这样的资讯入口呢?
上图只是模拟图,可能会偏一般的视频+新闻文章风格。实际上的视频交互类型的新闻资讯,需要做的是充分利用播放器外的空间,在不同的播放节点进行必要的信息补充,让用户在一个页面内解决问题。
每个视频的诞生,背后都隐藏了大量原始素材。为资讯类视频添加交互并不意味着再加工,而是把有价值的原始素材,以可选阅读的方式保留在视频里。
4、全景or场景,爱你不容易
前文提及的视频交互,都基于普通视频,在应用上普及性比较强。还有比较高冷的视频交互,那些为少数(有钱)人所用的特殊格式视频,比如全景、VR等形式。
虽然这两种视频应用并不广泛,但它们的交互形式其实反而更简单。
(1)全景视频
全景视频的“全景”不是说一定范围内所有独立空间的影像,而是指一个空间内所有角度的影像。它的制作需要360°全景摄像机,得经过专门的剪辑软件处理,并通过特殊的播放器进行播放。
去年,Youtube率先支持此类视频的上传,今年年初国内的优酷也跟上了步伐。它比较常见的是用于音乐MV的拍摄,比如陈冠希去年就推出了一个全景视频的MV。
当我们看这种360度无死角的视频时,能通过左、右、上、下拖动屏幕看到视频的全景。因为本身结构稍微复杂,它的交互目前局限于拖拽,还没有出现点击等更复杂的触发反馈。
(2)VR视频
VR(虚拟现实)视频的交互则是通过人的眼动活动进行,类似于场景智能分析。
2015年第四季度,首部VR动画《Sequenced》会同步在全球各大VR设备中上线。用户能通过眼睛的活动变化来改变角色的对话内容,从而决定故事的走向——即前文提过的会话式视频。
和全景视频一样,它的交互也是基于视频本身的格式特征,某种程度上是视频格式决定了它必须存在一定的交互,因此制作要求也很高。
垂直视频、直播视频、全景视频、VR视频这些形式的视频本身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并不需要通过复杂交互来增色。因此,大规模的视频交互目前还得以普通视频为基础。
过去,我们看视频基本是通过电视、影院,目的很纯粹,看的就是视频。现在不一样,互联网的花样太多了,看着就去查简介、读评论,要么换一个视频,要么跳到一个新的平台消遣了。怎么才能拯救传统视频,挖掘新的机遇呢?看来我们得试试视频+交互了。
[注] 文中所有交互视频的模拟图,均为使用iH5.cn提供的可视化编辑服务实现
原文发表于:虎嗅网(http://www.huxiu.com/article/142006/1.html?f=member_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