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末时,我正在镜前梳头。母亲走进卫生间提水桶,我隐隐感到她有点吃力,快步走过去和她一起提。
这桶水收纳的是淋浴房放热水前的冷水,这算是勤俭持家的母亲一项发明,一旦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水哗哗流掉的话,简直太让她扎心了。
而这样一桶水,有可能会被倾倒在即将工作的洗衣机里,有可能会成为阳台上花盆里花儿们的“久旱逢甘霖”,还有可能成为拖地水桶的新鲜补给……因此,这个水桶往往会随着母亲的使用方式不同到处移动。
按道理说,一向精力充沛的母亲,怎么会提一桶水费劲呢?她前段时间查有肩周炎,尽管没什么大碍,可这样的不舒服,总会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伴随身体左右。
我说她:“你现在也是60多岁的人了,毕竟上了年龄,别太辛苦了,别再去做这些太耗体力的活。”
她笑着回答我:“人必须要锻炼啊,这些家务也是锻炼的一种方式,不活动开,人僵住了,不是更不舒服?”
接着她告诉我,自己从来没有关注过年龄这个问题,早就活在了忘记年龄的状态。
我的心被触动了一下,突然明白了自己现在的状态,也是有遗传的。
我也常常会忘记自己的年龄,有时别人问起来,我还需要想一下才知道自己今年过生日了没,是不是已经满了当年的周岁。
而母亲多年都是一副忙忙碌碌的状态,下了班就忙家务,她是真没有多少时间,去思考有关年龄的问题。
只是偶尔会感慨:“现在一年怎么就像一个月的感觉,太快呀。记得才来成都的时候好像就在昨天,可十多年就这么过去了。”
是啊,这两年多的超级忙碌,让我也常常把三年前的事当成昨天发生的一样。
我和母亲渐渐都活出忘记年龄的状态,因此我们展现出的状态,也似乎比自己实际年龄年轻不少。
尽管我和母亲只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但实际上,生活中那些事业有成、活得朝气蓬勃的女性,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关键时候做人生选择时,常常也会忘记自己的年龄。
02
想起前段时间我看过时尚圈的苏红的一本讲述自己人生过往的书,写了她在一次次重大选择面前,坚持了反问自己的内心,即使看不到远方,也要问自己还想再试一下吗?新的机会,是自己内心所爱、所向往吗?
苏红在读大学之前,参加过当地的选美比赛。身材高挑的她,从小就对这种舞台表演挺有感觉,那一年她幸运地得了第二名。
当地的一所艺术院校和她签了协议。在这里,读几年书后就能够解决工作。
对于普通人来讲,读大学就是为了获得一份好工作。而这个省级艺术单位的编制,无疑对大多数人是很有吸引力的。可苏红一直想去北京的执念,并没有被眼前的幸运终止。
她在没有考虑后果的情况下,在家人的担心和牵挂中,坐着火车来到北京。她报考了几所艺术院校,最终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录取,师从于丹老师。
毕业以后的苏红,被推荐到央视一档音乐节目做主持人。
在外人看来光鲜亮丽的她,此刻却承受着无比巨大的压力。没有人会知道,她的知识储备和语言表现力还不足以轻松撑起音乐主持人这个职业,这份工作让她干得既吃力又痛苦。
这个时候,苏红反思了自己,她知道有的时候,不是努力就一定可以勤能补拙。她明白自己其实并不适合做一个音乐节目的主持人,尽管那时在央视做节目,说起来还是让很多人羡慕的。
可是苏红一直以来最大的特点就是从来不盲目的听信别人的意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她心里一旦认准的事儿,还真是不容易改变。
直到后来,当时的《时装》杂志邀请她加入,尽管当时看起来,未必是什么好的选择。
毕竟和央视的背景比起来,那时的《时装》不管是经营还是时尚度,都远远不够。如果没有广告收入,大家连工资都发不起。
但苏红最终还是加入了这个杂志,这源于她倾听了自己的内心。她知道从小个子高挑、超爱漂亮衣服,有关热爱美好一切的自己,天然会被时尚吸引,尤其是和自己不喜欢的音乐主持人相比。
最终她从头开始,在这个全新的领域里,用力打拼,最终成为了时尚圈一姐。
从策划选题到寻找广告赞助,从细节到品牌合作,从行业小白到时尚圈一姐,这位被称为“最有明星气质的时尚出版人”,在中国创造出了多项奇迹,比如说开创了中国的电影节用明星走红毯的方式与国际接轨;第一次尝试把艺术品和艺术大师结合,让更多的设计师作品实现商业化和艺术化的最大价值……
现在工作多年后,苏红又选择带领一帮年轻人创业,成为了一名重新出发的创业者。
可以说,她又一次为自己选择了一条不确定的路。而她自己在写书期间,刚好经历一段感情的终结。苏红与相恋多年的他,遗憾结束了一段感情。她用文字描述了自己内心受到的煎熬与痛苦,表达了自己希望做一名独立女性的愿望与坚持。
有意思的是,我尝试着在搜索引擎上,了解一下苏红的实际年龄,可是竟然没查到。
难道有意或者无意,苏红多半压根就没想透露过自己的年龄?
毕竟时尚圈与娱乐圈属于相似的工作环境,一个人总思考年龄这件事儿,可能真的会被困住手脚。
有的时候忘记年龄才更好,才能真正的对自己不设限,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一切。
一旦开始思考年龄的问题,多半就会产生特别多的顾虑,还没开始做一件事,先把自己吓怕了。
永远看不到自己如果像一个女战神去迎接生活里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体内小宇宙的爆发是何等的令人着迷。
03
《30岁去留学》的作者范海涛,无疑又是一位忘记自己年龄的成长中女性。
在去美国读书之前,她已经是一名出色的记者,在中国投资圈和IT圈有一大群朋友。
她和李开复合著的《李开复个人传记》,当年就创下了销量过一百万册的好成绩。就连投资人徐小平也找到她,希望她能和自己合作一部这样的人物传记。
可是在这个时候,已经30岁的她,已经有了自己小家庭的她,还是没有忘记自己一直以来想去美国留学的梦想。
那时国内的自媒体刚刚开始兴起,很多传统的媒体人和记者开始转入这个领域进行探索。
在互联网时代,迅速依靠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寻找选题的能力,成为头部作者。
在头部流量几乎吸取了全网一半以上流量的今天,很多人写作中,开始选择迎合,变成了为了吸引流量去写作,以便让自己快速的让更多人关注。
大家似乎都觉得,今天的中国虽然会有无数制造机会的可能性,但机会也可能稍纵即逝,没有人想去浪费可能成长的机会。
但不得不说,各个平台的自媒体人的确良莠不齐,很多文章纯粹是为了流量而写,其中不乏一些洗稿和拼凑之作,实际上这是一个离写作初心越来越远的选择。
真格基金的徐小平也曾有过海外留学和生活的经历,但是以他的眼光来判断,他直接告诉范海涛:“现在中国发展的这么快,你现在跑到美国去读书,就是在错过和浪费“中国机会”。”
可是范海涛还是有一点执拗,包括忍痛舍下自己的丈夫,终于独自去美国读书。
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多年的梦想,最终她去了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口述历史专业,成为该专业第一位取得硕士学位的华人。
经过了这样的沉浸式学习,如今的范海涛写人物传记方面,有了口述历史专业背景,则更加得心应手。
2017年11月,她和周鸿祎合作了《颠覆者——周鸿祎自传》,大气磅礴、激情四射,一上市就成为了口碑之作。
这部作品明线从周鸿祎的个人成长经历入手,讲述他在互联网事业中跌宕起伏堂吉诃德式的悲壮与坚韧,历经了多次失败后,最终走出自己公司独特发展模式的路径。暗线则是中美比较的角度进入了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的发展历史。
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多次被周鸿祎身上的那种激情感染,在范海涛的笔下,我看到了一个“中国最像乔布斯”的互联网人物。
尽管他所在的企业不是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尽管上高中时就梦想自己创业,经过多次失败后,不断总结重新站起,最终在40多岁,才在中国互联网圈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的周鸿祎。
终于可以对着童年和青少年时长时间自学互联网的自己,说句“谢谢你,从未离开过我。”
04
我从这些人身上,看到了怎么样去坚定自己的内心,做出让自己听从内心的选择的力量。
尽管我从母亲那里获得了一些遗传的基因,可以忘记自己的年龄。但仅仅忘记自己的年龄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可以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活出一份真正的自我。
自由自在去追求内心所想、所爱,不要忘了时常和内心中的自己对话:“问问梦想,你还好吗?”
一个敢于抛弃既有的一切,为自己全面开拓新战场的女人,这样的战斗力,勇敢指数会让岁月相形见绌。
当你忘记岁月这个对手时,岁月终究会因你不战而败。
愿我们都能在有生之年,真正勇敢去坚持内心,做真正的自我。
就像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一个是10年前,另一个是现在。10年前的机会已经错过,那现在的机会还要变成下一个10年前吗?
阅读完喜欢请点个赞,如果能选关注,必是真爱啊!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获行业内最高大奖。
12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选自优美图,谢谢原图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