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工作多年的职场人,无论成就高低,都会积累些许的能力、资源。在钱越来越难赚的时代,曾经的能力、资源就变成了一个人的「生产资料」。于是,就自然而然产生这样一个问题:这些资源、能力该如何变现?
这个问题其实早已有标准答案,那就是:结合市场上的「用户需求」,把这些资源、能力封装成「产品」,在市场上变现。
表面上看,这句话很简单,通过用户调研,就能找到用户需求。至于产品,寻找市场上已经有的产品,照猫画虎地模仿就好。据我了解,有太多的人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下,开启自己的个人事业的。
刚开始,一个人信心满满,总觉得凭借自己在工作中积累起来的能力,一切都没问题。可是随着工作的推进,各式各样从没见过的问题会接二连三地冒出来。比如:
1. 工作不稳定,想自谋退路,但不知道做什么好?
2. 专业人士,爱惜羽毛,不好意思,也不会卖产品?
3. 做过账号,没流量,觉得自己做不了IP?
4. 感觉没啥优势,啥都会一点,啥都不精?
5. 不确定产品有没有价值,能不能解决用户问题?
6. 做过自己的产品,交付很累,赚得少?
7. 在市场里,如何找准可变现的商业定位
……
你看,这就是真实世界给你的反馈。你没有计划,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和原则,根据世界的真实反馈进行调整和迭代。只有做出自己的第一个动作,世界才会开始产生反馈,后面的事情才会依次浮出水面。而这些,就是「演化思维」。
在演化思维中,「不确定」所带来的不安,是让人最难以接受的。而人最喜欢的,其实是「规划思维」,类似盖楼,盖楼有严格的计划,每一块砖、每一根钉子,都被清晰地规划在确切的位置。完成计划的方向,就是对的方向。
我们从小到大,一直沉浸在规划思维的环境中。上学时,每年要学什么内容,都是学校提前固定好的。走上社会后,老板发给每个人的KPI,仍然是规划思维。
直到你不得不出来单干时,发现没有人替你规划了,一切只能靠自己时,才发现演化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老板给你制定的KPI,其实是他在现实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老板用他的演化思维,翻译成规划思维,于是就变成了你所熟悉的KPI。
这时,你再回看文中开头所提到的「资源、能力该如何变现」这个问题,真正让很多人困扰的,其实是「试图用规划思维去解决需要演化的问题」。
所以,当问题接二连三地冒出来时,你不仅要花时间研究这些课题,更要适应演化思维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