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春天,可是连着一周的淫雨霏霏,阴风怒号,使原本已经绽放的玉兰停止翩飞,缩在枝头不知所措。这样的天气,还蹋什么春呢。
打开水晶灯,让室内流光璀璨,热好暖水袋,让身子坐得最舒服最惬意。拿起薄薄的一本书《说话》,余华的演讲稿汇编。与其说是读书,不如说我也坐在清华北大复旦的演讲厅里,听着余华“说话”。
首先被迷住的是《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我是个音乐盲,我不知道音乐和写作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好奇地读下来,读到余华给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谱了没有奏响过的简谱的时候,我惊讶余华对一件喜欢的事情其痴迷程度,他是一个绝对的行动派。后来音乐的叙事方式影响了余华的写作,他说交响乐中的“轻”给了他灵感,小段的抒情有能力覆盖任何巨大的旋律和激昂的节奏。
我在读余华的讲演的时候,忽然发现他在演讲中确实会在高潮之后巧妙地加一个很生活化的细节,往往是这些细节使得整个演讲更有力量。
愉悦、兴奋,像炽热的阳光和清凉的月光,从这个飘雨的窗外一下子来到了我的内心。我发现,人的内心其实是敞开的,如同余华接受音乐的启蒙,如同敞开的大地,愿意接受漫天风雪,愿意接受阳光和月光的照耀,接受一切抵达的事情,让它们都渗透进来。
接着,我坐在了2001年9月北京大学“孑民论坛”里聆听余华讲演《小说的世界》,迫切地想了解作为一个小说家的余华会怎样解说。没想到余华非常聪明地避开了这个宏大的话题,转而讲述自己是如何走进小说世界的。避重就轻,可又在范畴之中,足够吸引听众啊。这样聪明地选材实在是始料不及,聆听的过程中常常会跟着余华时而揪心时而跳跃。
掩上这一讲,印象最深的是余华所举的一个例子,那也是“轻”的一笔,即对一件事情的消亡,博尔赫斯的比喻“仿佛水消失在水中”。读到此句,不禁拍案叫绝,还有什么比水消失在水中更为纯粹更为干净更难以捉摸呢,小说家超绝的想象力和洞察力啊,怎么会搭建起这样奇妙的比喻呢!细细地品咂这句话,如沐春风,窗外细雨有意无意地飘着,雨说,它来了,来滋润饥渴的大地。
这会,我随余华走进了复旦大学新世纪人文讲座的礼堂,听他讲《文学与记忆》。奇怪,每一个话题都让我遐想却又想不出可以讲些什么。此刻,我还能记得读这一讲时多次不自觉地停下来,深怕怠慢睿智之言。他说,记忆往往能够唤起我们很多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新的发现。从中我读到了自己的思考——阅读,不也是一种和记忆相关联的美妙的事情吗,阅读不也是唤起自己的记忆从而发现新的事物吗?
掩卷远眺,思绪也随之飞向远方,灰蒙蒙的天空,似乎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正如儿子回忆童年说,所有那些童年趣事似乎都有一个背景,那就是阳光很好的晴天。
手有好书,便是晴天。
【无戒写作日更营一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