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的故事Ⅳ | 恺撒告诉你什么叫“大器晚成”
《罗马人的故事4:恺撒时代》金句:他开启了罗马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时代,他注定不朽,却是时代不能理解的孤独者。
█ 五个阶段
1、性格养成
罗马建国后第653年,也就是公元前100年,在临近罗马市中心的平民区,尤里乌斯·恺撒诞生了。
虽然住在平民区,尤里乌斯家族却是历史悠久的名门望族,只是家道中落后,经济状况一般,生活俭朴些而已,算不上贫困。恺撒的诞生没有伴随伟人诞生时的各种异象和传说,和我们每个人一样,得到亲人的祝福和喜爱。父亲去世后,16岁的恺撒继续在母爱中成长。
正因为长期处于母爱的关怀之中,恺撒养成了一种很平和的心态,就是不论身处何种绝境,都能够坦然处之。同时,在心底里,恺撒拥有着强烈的自信心,这不仅让他始终能够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也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不问过去、展望未来的积极性格。
恺撒之所以能够成为恺撒,正是他从小就形成的自信、乐观、前瞻和宽容等均衡发展的人格。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终生的,它奠定了一个人的品性基础。
恺撒的母亲奥雷利亚出身于学者家族,是个极具教养的女子,不仅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影响着她的孩子们,还请来了家庭教师教授孩子们拉丁文、希腊文、辩证学、几何学等文化学科。除此之外,还有每日在竞技场的体育锻炼,让天生纤弱的恺撒,无论日后遇到体格多么壮硕的士兵也不认输,无论环境多么困难也不屈服,这都得益于他少年时代遵守母亲指示,天天上运动场锻炼所赐。直到母亲去世,恺撒一直和母亲的关系相当好,甚至有关政治的问题也会和母亲交流,这在当时的罗马上层社会是很难得的。
2、等待时机
恺撒18岁这年,罗马又经历了一次内战,结果是独裁者苏拉赢得了胜利。苏拉在获得胜利之后,就开始了大清洗运动,这一次杀戮的规模比几年前马略的那次更大。因为之前,作为罗马执政官的马略曾因个人恩怨,对当时的苏拉及其部下进行过一次清洗。苏拉获胜后,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再发生,自然就会对反对者以及潜在的反对者使用同样的手段。而作为马略的侄子恺撒(马略当时已经病死了),自然就登上了苏拉的“死刑黑名单”。苏拉周围的很多人,包括女祭司长都为年轻的恺撒求情,最后苏拉勉强同意了。但苏拉虽然答应放过恺撒,却提出了一个要求,他命令恺撒与妻子离婚,因为恺撒的妻子是反对派的女儿。所有为恺撒求情的人都以为,与不合时宜的妻子离婚本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恺撒却坚决不同意。恺撒固执地认为:即使是拥有绝对权力者,也无权介入别人的私生活。
对苏拉说“不”之后,恺撒开始他的逃亡生涯,在分析了留学还是从军的利弊之后,他选择了加入军队这条路。进入军团,就意味着可以随团作战,不但能积累经验,增长见识,同时也不失为一个藏身的好方法。可是谁能想到,他竟然会毫无顾忌地以真实姓名现身呢?苏拉对他的追捕正紧呢。这种勇气和自信得到了行省总督的赞赏,年轻的恺撒成为了总督幕僚,并且因为战功获得一枚叫做“市民冠”的勋章。“市民冠”是以叶片繁茂的橡树枝编成的头冠,是颁发给不惜牺牲一己生命以解救同伴的战士的勋章。以橡树枝编织而成的“市民冠”由受援助的士兵们亲手制作,是罗马军团中第二高的殊荣。
恺撒的一生中,做出过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选择,这源自于他的思维总能超越环境、时代的局限。即使在并不引人注目,人小言微的时候,恺撒的思考也是站在一个国家领导者的思路,用我们现在流行的话说,这就是“领袖思维”。
在军中的恺撒越混越好,可以说前途是一片光明。但在这时候,苏拉的死讯突然传到了军营,这对恺撒而言,无疑是个喜讯。恺撒没做过多思考,就向总督辞去了职务,飞向了首都罗马。因为这一刻,恺撒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更大的理想,一个超级版图、超级强大的罗马帝国。
22岁回到罗马的恺撒,并没有一帆风顺,当律师以失败告终,出国留学也是成绩平平,没什么建树。但好在恺撒生性乐观,他知道自己目前只需要等待良机,未来一定有属于自己的机会。
3、大器晚成
直到公元前74年,27岁的恺撒才迎来政治生涯上的第一次转机,替代去世的舅舅担任祭司一职。尽管这个职位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在政治上总算有了一个开始。公元前69年,恺撒得到政治生涯中第一次晋升,当选为财务检察官,这一年的恺撒31岁了,这个职位仍然没能给恺撒带来过多的关注。
到了恺撒35岁的时候,也就是公元前65年,他才第一次引起了别人的关注。这一年,恺撒在政治生涯中,又进了一步,当选为按察官,这是一个管理公共设施建设的职务,职位也并不显眼。但在这期间,恺撒却干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就是重建了16年前遭独裁者苏拉毁坏的马略胜利纪念碑。而此时,马略在前统治者苏拉的影响下仍被视为国家公敌,因此恺撒的这次行为就变得十分具有政治意味。这就导致了元老院的极为不满,但与此同时,恺撒却获得了平民的普遍好感,因为马略在民众心目中一直是一位平民英雄。
但不管怎么说,恺撒从政十多年的时间里,在政治上几乎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所以我们也很难把他与人们心目中的那个天才联系起来。不过我们不能保证所有天才,都能像亚历山大大帝一样,不到40岁的年纪就已称霸世界,因为有些天才往往都是大器晚成,而恺撒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的大祭司去世了,而大祭司是主持宗教仪式的祭司、女祭司、神官之首,在罗马主持各项国家大典的宗教仪式中,大祭司一职不可或缺。当时已经37岁的恺撒决定竞选这个职位,因为他认为,如元老院体制般的集体领导方式并无统治国家的能力,解散元老院体制后所建立的政治秩序必然集权利与权威于一体。而大祭司正是唯一的宗教界的最高领袖,并且是唯一的终身制。
在这场角逐中,恺撒有两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他们两人都是曾经当过罗马执政官而且功勋卓著的人,所以恺撒几乎毫无胜算。但恺撒仍然信心满满,各处借钱筹集选举经费。同时,恺撒还找到一种很有效的竞选方式,就是举行竞选活动,这种方式公元前64年的执政官候选人西塞罗也曾采用过。竞选活动分为以下四类:
一、家庭访谈员——就是做家庭访谈者,助选人员逐门逐户拜托对方赐予一票。
二、沿街拉票员——拥有投票权者只限于具有公民权的成年男子,拜票员在这些男子前往罗马广场工作或到市集时与他们同行,沿路进行拉票活动。
三、名人劝说员——以对群众深具影响力的人物为目标,设法说服他们赐予一票。
这种竞选方式影响深远,后世西方国家的州长、议员选举、总统大选等各种政治选举几乎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这种“筹款—活动拉票”的模式,美国总统大选则是最典型的代表。在前不久我们曾经拆解过的一本书《精益数据分析》中,我们曾经讲过上一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过程中的一系列策略,其中利用乔治·克鲁尼、迈克尔·乔丹等等大腕明星,举办各种社交活动为自己的竞选筹款、拉票并最终赢得大选的过程,几乎是完美复制了凯撒的方法。
这种惊人相似的历史恰恰证明了这一模式的可靠和有效。最终,恺撒成功当选了大祭司,真正意义上开始了他的传奇之旅。
4、果断抉择
如果,上面的事情不足以体现恺撒的勃勃野心,那只要看一看他在权力与荣誉之间是如何选择的就明白了。
40岁那年,恺撒又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竞选次年的罗马执政官。但法律规定:执政官候选人登记,必须要由本人亲自申请。此时的恺撒,刚刚带着战功从罗马的西班牙行省总督位置上辞职回来,对于持有战功的罗马男子,举行凯旋仪式是他们的最高荣誉,一般人都不会放弃。所以恺撒必须在登记结束前举行凯旋仪式,否则很可能会错过这次竞选。但遗憾的是,恺撒向元老院提出的举行凯旋仪式的请求被元老院拒绝了,原因是恺撒在元老院看来还是个危险分子,因为在此之前,恺撒曾公然挑战过元老院的权威。
此时的恺撒处于两难的境地:要想举行凯旋仪式,就不得不放弃下一年的执政官位置;而要想担任执政官,就必须放弃对罗马男子而言属于最高荣誉的凯旋仪式。这两样,确实都很难取舍。然而,候选人登记的截止日期马上就要到了,恺撒最终下定决心,放弃凯旋仪式,竞选罗马执政官。40岁的恺撒,在名誉与权力之间,舍去名誉,选择了权力。恺撒心里一定很清楚,有了权力,荣誉是迟早的事。他清晰地知道孰轻孰重,所以舍弃的也果断。瞻前顾后的人怎么可能成事呢?
同时,为了成功当上执政官,恺撒和庞培缔结了秘密协约。协约规定:庞培动员旧部,帮助恺撒当选执政官;而当上执政官的恺撒,必须给予庞培的旧部划拨土地,同时通过由庞培主导的东方行省再编组案。当时的庞培可以说是罗马帝国最有权势的人,在之前的一系列战争中,庞培都是领军人物,因此这让他拥有着规模庞大的军队。于是,在庞培的帮助下,恺撒毫无疑问地当选了。
可以看出来,在两者的联合中,庞培和恺撒的势力并不均衡,庞培比恺撒的实力显然要强出许多。因此,恺撒提出了加入罗马的经济龙头——克拉苏的三者联合构想。就这样,历史上有名的罗马帝国“三头政治”成立了。
这又一次证明了恺撒在各种利益纠缠下,能够迅速理清头绪,将私利与他利甚至公利密切结合起来的一种能力。因为他认为私利的追求与实现,要借他利乃至公利才有可能完全实现。就好比企业在自己盈利的同时,为社会创造了就业机会,又为国家创造了税收;同时,企业只有利用他人的需求生产出符合需求的产品,才有可能获取收益。
5、超越时代
一位统治者的气度就在于,他的一时之计是否能成为百年之计。由此,我们就要说说恺撒在担任执政官时,做了哪些足以影响后世的事情。
首先,恺撒实现了所谓的“执政官通告”,用现在的话翻译就是《每日纪闻》或《元老院纪事》。元老院会议中进行的议事、讨论和决议等,将在会议第二天全部张贴在罗马广场的墙上。后世的许多学者,把这称之为新闻传播的开始。
其次,恺撒所立的第一部法律《尤里乌斯判例法》,也可称为《尤里乌斯国家公务员法》,是一部针对罗马全域内的公职人员如何对待职务的法律,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公务员法。在600年后的拜占庭帝国,“最后一位伟大的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大帝在下令编纂《查士丁尼法典》时,也收录了这部法律。而且现在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可以说都有《尤里乌斯判例法》的影子,足见恺撒的思想和眼界,是多么地具有超时代意义了。
还有就是恺撒在公元前58-51年的八年高卢之战中,写了七年的《高卢战记》了。这本作品不仅文笔让人惊叹,而且在记录战争的同时,详细地描写了恺撒自己在征战途中见到的风土人情、宗教习俗以及人文环境等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连恺撒当时的竞争对手西塞罗,都对它做出了高度评价:“它们值得最高称赞,因为它们文风简朴不事雕琢,直率而优美。它们不需任何演说术修饰,就像不穿衣衫的裸体显露其天生丽质那样。在历史记述体裁中没有比这种纯净清澈、简明扼要的叙述更令人满意了。”
在《高卢战记》中,恺撒对这几年中发生的每一场战争都做了一个详细的描述。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恺撒不仅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而且他在战争中的一些做法至今都为人称道,值得许多人学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善待、宽容被自己打败的对手和敌人。
而与凯撒同时期的其它文明包括我们中国,几乎没有哪一个统治者能做到这一点,杀降甚至屠城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公元前263年,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今山西高平西北)。当时的赵国40万士卒败降秦国之后,秦国领兵大将白起将这40万的降卒全部坑杀了,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
恺撒是怎么做的呢?恺撒在赢得战争之后,除了违反誓言一再背叛罗马的人之外,恺撒对已经归降、顺服的部族不做毁坏性的举动,在对他们罗马化的同时,包括文化、语言等的同化,还给他们最大程度上的自治的自由。战败部族交出的青少年人质,恺撒都会把他们送往意大利各地有权势的人家里,进行抚养和教育。这些人在被教育成亲罗马者的同时,也对罗马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样回去后对于本土也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罗马化,对罗马帝国而言就是最好的安全保障。
█ 结论
意大利的中学教科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要成为一位领导者,必须具备以下五种特质——智慧、说服力、忍耐力、自控力和坚强的意志,唯有恺撒拥有全部的特质。”
然而,让罗马人痛惜的是,公元前44年,还处于巅峰状态的恺撒被不同政见者刺杀身亡了,享年58岁,至此,罗马失去了这个天才。凯撒之后,再无恺撒,但我们后来者依然可以从恺撒的身上学到许多东西:
1、不畏过去,展望未来的积极性格
2、要有站在领导者高度的格局
3、要有站在胜利者角度的自信
4、抉择面前,不仅要认清形势,还要果断决绝
5、要有超越时代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成就恺撒的这些特质,不正是我们在创立企业、经营企业时最需要具备的吗?通过今天对《罗马人的故事4》这本书的阅读,我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有所启发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