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在周围人眼里,我也算是个爱读书的人。对于这件事情,虽然理智上认为没什么了不起,毕竟“学海无涯”嘛,但内心其实有点小得意,作为一个“读书人”,自我感觉还是很良好的。不过,今天有人问了五个问题,彻底把我的这点小得意给熄灭了。
1、你最喜欢的书是哪一本?
2、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3、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
4、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5、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我绞尽脑汁也无法给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我甚至无法判断我最喜欢的书是哪一本,剩下的四个问题,根本无从谈起了。
上面的问题,是以对读书法的大量研究和经验闻名日本的“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的开篇提出来的,可以说,这是检验你的阅读是否“有效”的一个好方法。从书名可以看出来,作者要提出的“有效阅读”的方法,就是记读书笔记。不过你肯定跟我有一样的疑问:记笔记对阅读很有帮助,这谁都知道,但是时间太少了,坚持阅读已经不容易,再加上记笔记,要读完一本书,岂不是太慢了?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是这样回答的:
无论哪种读书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道理,这个道理也是我们最需要铭记于心的关于读书的基本目标:读完每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至于一个月能读很多书,读一本书只用几十分钟这样的能力,在这个目标前都是苍白无力的。
是啊,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收获和成长,如果少读一点能多收获一点,何乐而不为?这让我想到了《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一书中提到的”以慢为快”的心态。一直以来,我都把“以慢为快”简单理解为厚积薄发,现在想来自己的理解肤浅得很。就阅读而言,所谓“以慢为快”,指的是阅读慢了,成长才会快,“快成长”的目标只有通过“慢阅读”才能实现。如果一年只读一本书,但是这本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成长和变化,这不是比根本没有影响到我们生活的100本、200本更有用吗?
回想自己孜孜于“多读点,再多读点;读快点,再读快点”的阅读过程,不禁感到汗颜。这样“一味读下去”,跟没读又有什么区别呢?每一本书的作者,都是期望通过文字跟我们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而最后对话的内容竟是这样:
“吃了没?”
“吃了。”
“哦。”
下一位……
我们马不停蹄的重复着这样的对话,仿佛我们跟大师们见过,互道过“吃了没”,就理解了他们的思想,触及了他们的灵魂。这就像一个人斥巨资拍下巴菲特的午餐时间,却只是跟股神寒暄两句,然后埋头吃大餐一样。人们愿意买的,是与巴菲特的对话机会,而不是“午餐”;我们付出自己宝贵的时间、精力去阅读,自然也是为了跟作者对话,而不是为了“读书”本身。
正如奥野宣之所说,我们要“认真选择每一本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书,然后真挚地与每一本书对话”。我想,为一场认真的对话做一些必要的记录,或许本就是“认真”的应有之义吧。
奥野宣之简介: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在利用新闻出版经验进行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NHK和TBS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