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在简书经营的人,都有一种较强的愿望,那就是开通连载。在推行积分制的时候,开通连载可说是有一道较高的门槛。在我日更100天的时候,我就说过,到一定时候,要把我的诗歌文集开通连载。
我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但遗憾的是,经简书审核后,我的《情也诗抄》得到了这样的结论,“你的诗比较偏个人感悟,不开连载”。就这样,我的第一次开通连载的愿望,最终魂断蓝桥了。
诗言志。为何“偏个人感悟”就不能开通连载呢?我先后阅读了好几位简友的连载诗歌,有的是一个总标题下的连续写作,有的是独立的各篇。比较起来,他们的诗歌其实也大都是“偏个人感悟”,只不过我的诗歌缺乏较深的“理性思考”,过多的沉浸在“个人感悟”中吧。
我接受了这个审读结论,开始摆脱偏重于“个人感悟”对我诗歌的羁绊,并尝试着跳出原来的框框。还别说,开通连载虽然没有获得通过,但却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审读机会,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一点也不亏。
简书钻替代积分制后,我有意识地拓展自己写作的路子,先后设置了《一秋集》《一得集》《微诗集萃》等更细化的“文集”。特别是《微诗集萃》,是我从诗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诗歌形式,并更多的用一种理性的思考来观察和理解世界。并准备开通连载。
没想到,偶然的一次阅读,我发现《简书钻首席小管家》发布的一条消息,竟然是用“简书贝”就可以开通连载了。我当时就一个大大的问号,这开通连载的“门槛”就这样倒掉了吗?
“简书贝”是个什么东东?原来是从“简书钻”转换而来的,可以在全平台流通的“代金券”,是简书版的“Q币”。也可以叫做“米”。说白了,就是“钱”。
我反复阅读这篇文章,想搞清楚“简书贝”开通连载究竟什么个意思。结果,没有任何“解释”,大概就说了,可以改善阅读者的“阅读体验”。
其实,我还是很在乎原来那道“门槛”的。因为,它的“含金量”是“杠杠的”。没想到这么一改革,“含金量”原来就是“简书贝”。有点高兴的失望。
有一些简友说,用钱买来的“连载”不值钱了,简书越来越向钱看了。在我等待将简书钻转换为简书贝的日子里,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简书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出发点在哪里?
不错,开通连载后,阅读者的阅读体验确实有很大的改善。但应该不仅仅就是“这一点”的。那么是什么呢?想来想去,“契约精神”几个字从脑海里跳了出来。这个源于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其愿意就是“交易”。是广泛存在于商品经济社会的,基于契约的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非单方面强加或胁迫的霸王条款。
简书推出简书贝开通连载的功能,实际上就是基于“自由、平等、守信”这三项原则。作为每一位简书人,是否选择用简书贝来开通连载,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意愿”,没人能够强迫到你。尽管,与原来通过审核决定是否开通连载有很大的不同,但你是否想到,简书就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只要我们遵守“契约”,也就是相关的规定,我们的“作品”就应该没有“束缚”。而通过编审的审核,是我们把自己作品的“命运”交给了“陌生人”。是一种“人为”的带有强制性的认可。
而现在用简书贝就能开通连载,将你的连载作品交给阅读者,是好是坏其实很容易就能显现。“阅读量”,不就是我们比较在意的一个指标吗?没人读你的连载,你开通了又能怎么样?所以,我还是比较认可简书的这个“举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