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明,一卷诗书倾听一段心声;上语书田少年中国行,书卷中游走,文字间穿行,不在目的地,而在沿途风景。带你一同领略足尖上的中国。
本站是上语书田少年中国行的第二站,有着“芙蓉国”美誉的湖南。
湖南省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南部,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并位于江南丘陵、南岭山脉和江汉平原过渡地区,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部地势较低,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
想要深入了解一座城市,需要熟悉它的地域文化。接下来,我们先介绍湖南历史文化古迹。提到湖南的历史古迹,同学们能想到什么呢?
有没有很熟悉呢?是不是在课本相识,我们一起走进湖南历史古迹。
远在旧石器时代湖南就有古人类的踪迹,1.2万多年前古人就在该地种植稻谷,五千年前湖南人民就开始了定居生活。玉蟾岩遗址的出现证实了湖南地区的先民们对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玉蟾岩遗址,俗称“蛤蟆洞”。在这个洞穴中,考古专家团队发现了大量的石器、棒器、动物骨头残骸、栽培水稻的谷壳标本以及用来生活的各种陶器。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陶釜形器”,陶片颜色呈黑褐色,陶质疏松夹有黑沙,是古人用来烹煮食物的炊具。它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具有完整形态的陶器,同时也是世界上发现烧制最早的陶片。
五枚碳化的水稻谷壳,是一种兼有野、籼、粳综合特征的特殊稻种,体现了从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的原始性状。稻壳因环境的不同,呈现的颜色各不相同。据考古专家鉴定,玉蟾岩栽培的水稻距今约有1.4万年至1.8万年,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因此,湖南有了“天下谷源、人间陶本”的美誉。
提到湖南的美誉,我们不得不说“芙蓉国”的称号。在五代时期,湖南就有“秋风万里芙蓉国”的说法,唐朝谭用之的《秋宿湘江遇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咏到万里秋风吹拂遍地的芙蓉树。毛泽东在《七律·答友人》中“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也赞美了湖南。
湖南不仅是“芙蓉花”的故乡,也是“名人之乡”,自古就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之誉。同学们,你们知道湖南有哪些文化名人吗?
接下来,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湖南的书法、绘画名人——齐白石、怀素。齐白石是中国花鸟画的第一人。同学们,有没有见过齐白石的著名代表作品《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关于绘画齐白石有一句论画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妩媚,不似为欺世”,这句话即是齐白石的造型观,也是齐白石在整个艺术格调上,想要沟通世俗和文人的审美情趣。
怀素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为“草书圣手”。他的草书被誉为“狂草”,用笔流畅,一气呵成。他与“草圣”张旭合称为“张颠素狂”。诗人李白也曾吟诗赞美怀素的草书——“少年上人怀素号,草书天下称独步。”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笔冢墨池”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得就是怀素。怀素练习书法十分刻苦,由于买不起纸张,他就在绿天庵种芭蕉树,用芭蕉树的叶子作为纸张,在上面练习写字,老芭蕉树叶剥光了,就用新鲜的小树叶。对他来讲,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止他对书法的热爱与追求。
绿天庵后面有一处“砚泉”,是怀素磨墨取水的地方,右边有一处“笔冢”塔,埋葬着他写秃的笔,庵北边有一处“墨池”,是他洗砚的地方。“笔冢墨池”的成语典故就由此而来。
同学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唯有坚持方得始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的少年中国行公益分享到此结束,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呢?可以思考一下,也可以写一写感悟,感谢聆听,明天同一时间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