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唐浪迹
今天就根据工作积累的经验给大家一个系统的梳理:(如果想看最干最干的干货,请直接看后面的训练方法)
几个误区
首先,每个人都想拥有一副好口才,那么什么样才算得上是好口才?首先我先澄清大家可能认为的几点误区:
误区一:话唠就是口才好
很多人身边可能都会遇到类似的人,巴拉巴拉说个不停,无非是些鸡毛蒜皮,娱乐八卦;这样能说的人,有时候比一言不发的人更让人受不了;所以好口才要能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时候说,说多少。不要给听众造成压力和干扰。
误区二:文采好多阅读就能口才好
读书多文采好对于一个人的思维提升以及讲话内容的组织很有帮助,但是周围不乏肚里有货倒不出的各种牛人。这部分人欠缺的是“口”这方面的训练和实践。
误区三:口才好的人演讲不紧张
这个问题我问询过很多演讲大师和培训老师,没有不紧张的,只是他们已经早已接纳了这种紧张。而且好多台上有魅力的演讲者,私底下都是不爱说话或者有点内向的人。
好口才的标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你身边觉得口才不错的人,有没有总结过为什么他们讲话的时候,你爱听,能听进去,并且心生佩服!他们是不是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敢讲
不管在什么场合,能把自己想说的,或准备好的讲出来;
会讲
讲话有内容不空洞,逻辑清晰,有说服力、有感染力,不大而空;
会倾听
不会轻易打断别人说话,能够很好理解对方的说话内容;
思维力强
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想到的才能说到。要想对方跟着你走,那么你必须在这个话题中具有独到的见解,要给对方权威的感觉,说话要有条理,学会使用各种思维展示你的能力:质疑思维,否定思维,对比思维,形象思维……
为什么我们不敢讲
没人教
中国有着“沉默是金”的潜意识思想,不愿意去抓住一切机会讲话。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播音主持类专业除外),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老师只教会了我们如何认字,如何阅读,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上面讲,你再下面听。但即使如此,口才能力还是开始慢慢分化,那些活跃的上课喜欢发言的,愿意上台的同学如今就比不上台的同学口才能力好很多。
因为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没有固定的训练机会。大家变得不敢讲,永远只想做一个很有安全感的听众。
缺乏练习
你可以算算这几十年来你系统学习&练习口才的时长是多少。严格来说,很多人都是0。
你再算算你考驾照的时候,系统学习和练习的时长是多少。怎么也得几十个小时吧!
大部分人都想要一个好口才,但是没有自己系统的学习练习过,就跟你开车一样,第一次你敢开吗?
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他们整体都比较敢讲。为什么,那是因为他们各种场合都在讲,都在练习,他们在敢讲这方面比绝大多数人要好很多。但是讲得好不好另论。
怎么才能敢讲
没有别的方法。“无他,唯熟尔。”
首先,要先认识到学习口才不能当成知识来学习,而要当成技能来学习。还是用“开车”来举例,不学习驾驶,谁也不敢贸然开车。而学习技能的方法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刚开始的时候,会打方向盘了,然后会挂档了,会打转弯灯了。等你开过几年车,这一切都内化于心,成为本能了。
总结:第一要克服敢讲这一关,抓住身边一切机会去实践,现在不要关心讲的好不好,哪怕是说一字也是一种突破。
为什么我们不会讲
现在你已经敢开口了,但是怎么能够让你的讲话更加有可听性呢?这让我想起了《爱情公寓四》里面的一个片段(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这集):
关谷要告诉胡一菲别让她打电话,因为电话被悠悠带上台了,她正在演出。但是关谷说半天没把重点说出来,最终还是悲剧发生。
说话要有条理
这一点公务员做到比较好,每个领导上台都是“我讲3点”。一下子就能把内容提炼出来,也是你准备说话的一个思维方式,但是也要分清场合。让讲话有条理有很多技巧,下面举几个具体场景的实例说明。
比如你面试的时候,面试官让你说工作经历;你就可以稍微提炼一下,按照一个固定好理解的条理来讲。比如:按照你以前工作单位的顺序,第一家单位工作多久,干些什么;第二家单位……也可以按照你工作的地域来说:比如我在北京工作的情况,在上海工作的经历,这些都是简单有效增加说话条理的方法。
说话要有内容
这个问题常常出来在话唠身上,巴拉巴拉说半天。其实听众能得到的有效信息很有限,车轱辘话来会说。
举一个例子来说:在面试的时候,你说你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光这一句话对hr而言是没有价值的,因为这是你认为的事情,对方无法来判断真假。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说:“我在知乎上回答了上百个问题,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少走弯路,曾经用掉周末整整半天时间来整理关于“如何练习口才”的知识。自认为我还是很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 这样的话,对方就知道你的自我评价是有事实依据的,是比较可信且可核实的。效果会好很多!
关于会说话还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做到讲话有条理,有内容就足够了。想要进一步学习会讲话,可参考下图自行练习。
如何训练思维
思维对于说话是最重要的,说话技巧再高深,也不会超出你的构思和想法。在这里我着重介绍两点。
类比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常见于销售口中,在想你推荐商品的时候,会在同类商品中做类比。比如卖中性笔的人,某某家的能写5万个字就用完墨了,而我们家的可以写10万个字,这是具体跟具体物品的对比。还有一种是抽象的东西跟具体的实物练习起来。比如你要跟说你的汽车性能好,光是罗列数据,很多非专业人士是感觉不出来的。但是你把这些抽象的数据用大家熟知的实物类比出来,就很有说服力。比如说你播音飞机5秒能加速到100km/h,而你的汽车可以在5秒内加速到200km/h.
逆向思维
关于逆向思维,就举一个马云演讲的例子。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马云有一场《这个世界是由懒人创造的》的演讲,他就是用逆向思维打破大家的固有认识,然后通过大量事实证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大家可以搜来看看……
笔者验证过的实操方法——扑克牌训练法
1、制作这个扑克牌
18个名词
18个动词
18个形容词,包括9个褒义,9个贬义。
词汇都要从晚报上找,一定要打印,打印的正规,好识别。
2、了解两个概念
首先了解两个概念:
简单疑问句的要点是:回答的话一般都很简单,用一两个字就可以回答。
复杂疑问句的要点是:别人回答的时候,不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清楚,不能是简单的是或否,也不能是好或不好。
3、基本训练方法
随机抽取扑克牌,用上面的词语来提问,尽量提出一个复杂疑问句,句子必须包含抽取到的词语。然后再抽取一张扑克牌,用上面的词语来回答提问,一直这么循环下去。
4、训练场景例子
两个人在一起,一个人拿出一张牌上面写“优秀”。
一群人中总有优秀的一般的和落后的,我不知道你么公司用什么方式来鉴别谁是优秀的呢?上面这是一个复杂疑问句。
第二个人拿了一张牌,这张牌上写着“根深蒂固”,现在请用这个词汇回答前面的人的问题。回答:我们公司鉴别优秀的人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这个人不能固执,他老用过去形成的东西,根深蒂固无法改变的东西,这样的人会落后的。第二,这个人不能内向,内向他不跟人沟通,就无法跟上时代。第三,这个人不能懒惰不愿意学习,他得是开放的心态。如果符合这三条,起码在我们公司就算是优秀员工了。那么我想问,优秀员工除了这三条以外,还会有哪些表现你能看到他印证这三条呢。
这个人回答完关于优秀的问题后,又问出了第三个问题,另一个复杂疑问句:有哪些行为能够表现你刚才说的三条的优秀呢?这次你抽到的词是“挑战”,用这个词回答刚才那个人留下的新的复杂疑问句。回答完了还要再问出一个新的问题。于是两个人就可以对话一直对下去。
5、难度组合训练——走上大师之路
当基本的训练已经不能满足你的时候,你就可以挑战更高难度的组合训练了。下面是一些高阶训练的方向,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逐步进阶。
A.加上时间难度,就是在训练过程中,限定提问或者回答的时间,这个可以提升你随机应变的速度。
B.加上数量难度,一次抽一张牌改成抽取两张,同时用到两张牌来进行问答训练,提升想象力。据说郭德纲可以用8张牌的词语问答自如。
C.加上场景难度,让你的提问和回答只限定在某个类型的话题上。
D.加上角色难度,让你以某种固定的角色来训练,比如销售和客户关系。
E.加上词语难度,让扑克牌的简单词语,变成成语,变成诗句,变成歌词,变成网络流行语。
F.ABCDE再来个随机组合,我的天哪!如果这还难不倒你,你还不是大师是什么呢?
写在最后:口才没有速成,没有捷径。口才是一门技能,不是学会的,而是练会的。
关于时间管理《管理时间,建立知识体系——这几个APP足够了》。
关于早起《别学我,30岁才下定决心早起》。
关于在简书写作和定位:《复盘,定位,聚焦——这才是成长正确的姿势》
一个考两年才勉强上了个二本、28岁才转行做了个老程序员、30岁才开始在简书写文的loser。
如果喜欢,请关注打赏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