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同事发了一个朋友圈,很有意思:
孩子这次没有第一批加入少先队,我想她可能会心情低落,我该怎么安慰她。
1、"没关系,孩子,我们努力,下次来一定可以。"
2、"你为什么没当上,平时让你好好听话就是不听,看丢人了吧"
3、"不要在乎这个,你看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加入少先队的,像比尔盖茨,巴菲特,朵拉,白雪公主等等,他们后来都很厉害的。"
我知道他们家孩子没有第一批入队的原因,因为同事因为孩子上课不听讲、中午不午睡收到了老师两次非常严厉的批评,在学习是属于表现不好、不乖的那一类,自然不能第一批入队。究其原因是进小学之前在幼儿园和课外兴趣班接受的都是启发式、开放性的蒙氏教育,完全不适应小学梳理式、灌输式的正式课堂。如何让孩子能跟我们那一代不一样,有充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很多家长迷茫不以。
新华日报上一篇《疯狂的学而思,疯狂的课外培训》引发了无数家长的热议:学而思,与幼升小是什么关系?学而思,真的与小升初暗中挂钩吗?学而思,有没有绑架小学教学?学而思,是爱一代人还是害了一代人?鉴于孩子升学的压力,学生家长们忍受这“瑟瑟冷风”,从夜里开始排队,只为了一张学而思的报名表。到底是家长疯了,还是我们的教育疯了?
恰巧有一位资深老师考察了美国教育,对比中国教育,得出了以下结论:
美国课堂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不遗余力,不惜牺牲了难度和落实程度。他们的课堂象乌龟,又笨又慢,但是课堂上丝毫不见厌学的学生,不见课堂打瞌睡、玩手机的学生,学生积极性都很高,实现了“让教室成为学生愿意呆的地方”终极教学目标。
之所以教室和课堂成了学生喜欢的地方,关键不在于教师水平很高,做了很多有价值的事情,而在于教师没有做一件事情——刻意落实知识(反复强调知识点,口诀背诵,计算题练习)。这点太重要了!从短期来看,知识越落实,学生基本功越扎实,学业进步越快。换句话说,在单位时间内,中国式的教育亩产量更高,如果截取中学某一阶段来进考试,中国方式肯定战胜美国方式。
但如果把教育拉伸到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来看,那我们的学生在出发阶段的领先地位很快就会丧失掉,美国学生会逐渐超过我们而把我们甩在身后。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孩子在经过漫长的接近20年的教育之后,基本上完全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在自身知识积累终于能够往精专方面研究的时候,不再想学习。我记得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把所有的复习题卖掉,大学毕业的时候,男生宿舍举行了一次轰轰烈烈的烧书比赛;而现实工作也证明那些求学期间辛苦记住的各种知识,到如今99%用不上。
从美式课堂走出来的学生,可能考试成绩不如我们,但他们不会考完后撕书、烧书,然后从楼上天女散花般的撒下来。我们的学生看起来很优秀,考试也出色,但考完后恨不得从此告别学习,基本不具备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兴趣,仿佛学习只是阶段性的使命。这就麻烦了,你停下来不动了,而人家却持续的向前进,当然,你就很容易被别人超过去了。
问题来了,我们这些当家长的,到底该怎么办?
我希望我的孩子是保持学习兴趣,希望能够启发引导他们慢慢摸索成长,一点一滴的感受到知识增长的乐趣。我也被老师的批评催的落实课堂知识,包括听写、背诵,利用吃早饭、上学路上梳理他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目标不是学霸,只想让孩子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被歧视,不会影响自信心。
上上周参加儿子一个同学的生日Party,孩子玩得正欢知识,家长们讨论得愁眉苦脸,小学不去好一点的学校就可能上不了好的初中,初中不好就可能上不了高中,我们居住的城市升高中的比例大概40%,剩余的都去职校……我当时冒了一句:以我们父母的智商,我们的孩子应该不会是那批考不上高中的人吧!后来我自问我的自信心从哪里,发现来源于我读书那会对应试教育方法的积累,而且我目前全职带娃的过程中,正传递着这些积累。这样会影响孩子学习的热情吗?我突然吓出一身冷汗,因为我所有的行为本质依然是知识传递,虽然我尽量让我的传授方式有趣,却并未让他们自己学会思考方法。这并非是我回家的本意。
这是咱们简书上一位妈妈描述的美国课堂,我深受启发,忍不住贴过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教室是这样的,上南瓜课的时候把桌子上的东西都移走
每个人的位置上都放着一个记录探索结果的小册子,大家按着册子的导引探索。
第一步:观察你的桌子上的南瓜的形状,是“tall”还是“round”,圈出来或涂色。
第二步:量一量你的南瓜有多高,记录下来。教室里有一些正方体的小积木,一个正好高一英寸。(美国不用国际通用单位“米”“厘米”,而用“英寸”)
第三步:量一量你的南瓜一圈有多长,记录下来。每个桌子上都有一根毛线,孩子们用毛线绕南瓜一周,记下毛线的位置,再用尺子量毛线的长度。这一步老师特别提醒孩子们,要量南瓜最粗的部分。
第四步:数一数,你的南瓜有多少条条纹,记录下来。
第五步:数一数,你的南瓜有多少粒南瓜籽。
第六步:认识南瓜的各部分。各部分的名称导引手册上都有标明,大家读一遍,描一遍就可以了。
第七步:绘制南瓜地图,把你能想到的跟南瓜有关的词写在上面(有点像思维导图的雏形)。
第八步:用南瓜籽做数学应用题。第一道是:“我烤了15粒南瓜籽,吃掉了10粒,我还剩多少粒?”第二道是:挑战!自己写一个关于南瓜籽的数学题:我挖了___粒南瓜籽,又挖了___粒南瓜籽,我一共有___粒南瓜籽。
看到这篇文章,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买个南瓜回来让孩子们试试,有趣,长见识,融合了测量、数学以及词汇表达。如果我们的小学教育也是这样,该有多好啊!
反观国内现在的教育,我女儿二年级,数学这学期学了数钱、学了测量,已经开始除法了,未来除了一些高深的领域,这些知识够用一辈子了。那未来学什么呢?特别是语文,拼音、认字、写字,背诵课文,估计除了拼音,跟孔子期间的教学方式没有什么不同,而且人家孔子是因材施教,我们属于大班教学,还不如几千年前。
在这样一个嘈杂的教育现状中,我觉的最重要的是家长需要保持清明,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子?你要避免你的孩子成为样子?
像我,希望我的孩子保持学习的热情,希望我的孩子等大了能够自主的学习的专业技能,那么我会降低学业的要求,甚至小小的“作弊”。例如我女儿的练兵网,有时候实在没有时间安排了,我会替她完成一半的量。我也会特意出一些需要她探索的小游戏,例如上周,我让她出去溜达一圈之后画一张从公交站到我们家的地图。我儿子虽然5岁,逻辑性非常强,我会跟他玩背诗的游戏,讲诗里面的故事、画面,让他的眼界中更多一些人文的东西。
而在看完上述文章之后,我会再次反省我过去三个月的做法,寻找更多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面对疯狂的教育现状,我很无奈,也在积极实践,你呢?一起来交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