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简介:
这份访谈记录是我本学期上的一堂名为“职业心理学”课程的结课作业,作业的要求是要对一位与自己同专业且有稳定的职业的学长或学姐进行课程内容的相关访谈。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于老师愿意花费时间辛苦配合我完成这份作业。当老师在打字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的时候,作为学生的我真的很感动。到最后访谈结束,这个过程于我已经不再是最初的因为任务而完成,而是让我真的感到珍惜这次难得的交流机会,并且也确乎让我对于教师、对于职业有了更多的思考。
为了保持本次采访的真实性,以下记录基本采用原始对话,未有多余藻饰。下文提到的19班是我高中所在的班级,于老师是我高中时期的语文教师,王老师是我高中时期的班主任,张老师是带我高中前期英语课的老师,这些教师均在任教期间和班级同学培养了长久而真挚的情谊。以下是采访实录:
(J:采访者姜俞冰;Y:受访者于老师)
J:于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的采访。这次主要会问您一些关于职业方面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开始本次的访谈吧。
Y:好的。
J: 我知道您是一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那么可以先请您简单谈一下当初是怎样找到这份工作的吗?
Y:我的大学属于师范院校,毕业前会有一部分学校来校签约,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签约在天津的一所高中。
J:哦,是这样。我记得您过去讲到过,最初您并没有打算成为一名高中教师,那么是哪些因素让您最终转变了想法呢?
Y:我喜欢富有挑战的工作,而教师工作的重复性很强,所以最初并没有想成为一名教师。转变的一个因素是女朋友的原因,当时教师这个职业还是比较稳定的。
J:看来于老师是个十分看重家庭的人呐。我注意到您刚刚有提到说,教师的工作重复性很强。那在您从业的这么多年,每一次带新的学生都要面对同样的课本、同样的教学内容,以及日复一日相似的作业批改,您不会感到枯燥或无聊吗? 您又是怎么看待工作中那些简单又具有重复性的内容的呢?
Y:其实在带第二届学生的时候,我就已经很熟悉教学工作了,会感到比较无聊。我当时也写了好多能代表我那时心情的文章。但2013年,全国语文名师张玉新招收学员,我有幸加入这个集体。这个学习团体改变了我好多想法,这也是一个我人生很重要的转折点。去年,我又加入了两个民间社团组织,认识了不同领域的不同人,现在我每天工作排的很满,但是我喜欢尝试不同的工作。面对无聊的工作,自己找挑战,这是我的答案。
J:嗯,最近一年我也在简书上看到了于老师的很多作品,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文字量的积累。那么我可以认为您现在已经把写作当成您的第二职业了吗?
Y:其实有点玩票的性质,写作改变了我这个语文老师好多东西。现在有些语文教师不读书,也不写作,但是我享受这个过程,通过写作我还可以逐渐实现经济的自由,这是我日后的方向。
J:嗯,您的写作与自我修行也让您成为了与众不同的老师。其实在我认识您的时候,您的教学风格和内容就已经十分成熟了。那么请问您在最初开始工作时也会感到有些不适应吗?您又是怎么克服那些问题的呢?
Y:刚开始任何工作都一样。我不熟悉学生,不熟悉教材,甚至都没有指导我的教师。但我庆幸我没有老师,我自己的专研反而让我变成了有些不一样的教师。我在带第一届时和学生年龄差不多,也会跟学生发脾气,但孩子和我关系都特别好。当时我自己就开创了趣味语文课,现在则在趣味的同时多了一些内涵。我很感谢第一届的学生,有时现在还会跟他们联系。我很庆幸那时没有遇到不太喜欢我的学生,是学生成就了当时稚嫩的我。
J:哈哈,这种异于传统又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应该也没有学生能够拒绝吧,我就是其中的一大受益者呀。
Y:我也很感谢你们,19班是我花心思最多的班级,我真心喜欢你们。你们的成绩成就了班主任王老师,也在某些方面成就了我。
J:我们也是真心喜欢您和您的课堂呀,当时您在我们班级可谓圈粉无数了。也正因为您是靠真诚和实力让我们信服的好老师,教我们的每一位老师又都是那么地尽心尽力,所以当初大家才会甘心那么努力,生怕因为自己不够优秀而辜负了、也埋没了这么好的老师。
Y:我可以感觉的到。当时压力也很大,毕竟我的教学风格很多人都不理解。高中更看中成绩,我希望你们成绩和能力共同进步,最后你们的高考成绩见证了我的付出。
J:老师教的好。
Y:我和张老师聊过,她总觉得现在的“文强”和你们有差距。你们这届是独一无二的,是我教了整三年的学生,你们将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强”。
J:当初张老师没能一直带完我们这届也是大家高三一直的遗憾……让我们先回归关于职业的采访吧。依您当初应聘以及多年的从业经验,您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对于专业背景有着怎样的要求呢?
Y:教师的专业背景很重要,比如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教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这都是要渗透日后教学的,但是上班之后的专研更重要,不了解学生是教不好课的。
J:深以为然。请问您做教师这个行业有多久了呀?
Y:13年了。
J:哇,已经那么久了哦。
Y:我自己也不相信,哪个地方都有我教过的学生。
J:桃李满天下大概说的就是您了。顺便再问下您平时的工作主要是做一些什么事情呢?我们平时能够看到的就是授课、备课、批改作业、还有跟同学谈心……不知道遗漏了什么没有?
Y:教师基本就是这些,此外还有写教案,做卷子,高三还要查阅一些高考资料,以及一些网络学习和培训。
J:高三阶段一定很辛苦吧,记得那时有一个阶段总感觉老师们做的工作量比我们还要多。
Y:高三是比较忙的,语文教师更是如此。理科做题比较多,而我们的批改量比较大。
J:这样啊,那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教学工作带给您的总体感受,您会选择什么词语呢?
Y:成就感,是学生成就了我。最初我不理解,但后来我教学的感悟就是:我希望我的学生一定比我强。这也是我和你们比的动力,我更喜欢你们和我一样优秀。
J:于老师真的很正能量呀,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也是很多学生所期盼的。看来于老师是真的很喜欢这份职业呢,那您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挑战呢?
Y:在工作中的主要挑战就是如何在新课改中不掉队,还有就是在这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颗创新的心。我还是喜欢自己挑战自己。
J:嗯嗯,其实在高考后我有时也会看到一些课改的信息,还隐隐觉得它的某些方向跟您的教学是吻合的呢。我知道您在做语文教学的同时又担任班主任的职位,那么请问在您是怎么看待这两个职位的关系呢?您认为您的职责是以教学为主还是以带领班级为主呢?
Y:教学和带班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但不是冲突的。对于教学,我主要研究语文课程就行;但带班需要研究每一个学生心理。如果相比较,我更喜欢教学。2018年吉林新课改,语文又变化了。如何在机遇中成就自己,这是我现在需要做的。我还有一点小私心,我希望自己能尽快出一本有关语文教学的书籍。
J:粉丝团表示期待那一天。
Y:挺难的,但我会努力的。
J:从目前的对话中,我能感受到于老师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独到体会,而且在现在的工作中,于老师也是有着满满的收获与自得感的。那么请问,在过去13年的从教工作中您有想过跳槽吗?又是为什么呢?
Y: 当初有的,毕竟天津比敦化要好;但现在没有这个想法了。有好多人认为我还是很适合当语文教师的,毕竟这个学科有好多可以研究的东西,也没有那么枯燥。
J: 嗯,那是因为您现在做的好。不过我一直认为像您这样的肯专研又正能量人做什么都可以很好的。
Y: 谢谢,笨鸟先飞,其实有些方面我挺笨的。
J:哈哈,您太谦虚了。那在您的从业生涯中,有哪些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Y:教学风格趋于成熟;学生成绩比较稳定;教学特色独树一帜,如每周一歌、读书汇报、课前三分钟演讲等。写作读书已经成为我教学的一部分,也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疯狂语文,快乐学习,精彩人生”是我的语文教学的座右铭!
J: 哇,我从中看到了满满的熟悉感啊!有机会一定要回校再去感受下。最后那句座右铭还让我想到了您当初那句经典的“阳光暖人,读书暖心。”既然您对自己的教学有着如此清晰的认知,那么您又是怎么看待未来职业发展的呢?
Y: 我希望由一个教书匠变成一个专研型的语文教师。人们对教师的关注度太高,还是要做好自己,不忘初心,始终走在教学最前沿!我对未来还是比较期待的。
J: 嗯,身边的人通常会怎么评价您呢?对此您怎么看?
Y: 他们一般认为我幽默、认真、低调、是个暖男,做事也比较认真和踏实。
J: 所以,您觉得我们这些民间的评价还准确吗?
Y: 我觉得他们评价是比较准确的。我是一个相对比较真实的人,我在学校不太爱开玩笑,也很少主动去和别人聊天,但别人有困难我都是第一时间帮忙。
J: 嗯嗯,在我看来真诚是最好的美德,最后一点也是能够感受得到的。那么我现在就有个问题要请教了,在今天的访谈过后,如果我还想要了解更多的关于教师这个职业领域的信息,可以介绍一下有哪些途径吗?
Y: 我建议你可以询问教师的家人,他们对教师更有发言权。
J: 看来于老师真的十分看重家庭呐。最后,能请您对同专业的学弟学妹提三点忠告吗?
Y: 先做人,再学习;读书写作反思一体化;想成为教师先做一个学习者!
J: 好的,果然是对中文学子的金玉良言呀。那我们的采访就这样顺利地结束了,再次感谢您的配合。
Y:不客气,以后随时联系。
J:好的,一定!
访谈后记:
当老师布置这项作业时,我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今天所采访的于老师。时至今日,我还犹记得高中第一节语文课的震撼、每周一歌的惊喜与调剂、每次课前演讲前夜的精心准备,还有读书汇报时的仓促与尽心……可以说,最后选择华师大,选择中文系,和于老师不无关系。
这是我们师生第一次如此详尽地谈论他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对于语文教学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也加深了我对其职业的理解——原来高中的教师不仅是我们表面上所理解的那样,只是责任重大、尽心授课、关爱同学,以及那些不得不应对的琐碎与定期的重复和乏味;原来在既定的框架与压力下,也还总可以有自己的创造和发挥;原来一个人的性格真的可以与其职业磨合,最终让二者以某种形式、用最好的姿态相遇。
于老师说,他是一个很喜欢挑战的人,最初也不喜欢重复性太强的工作,但是他通过自己的“专研”在现在的工作中收获了满满的成就和自得。或许我可以套用霍兰德的职业类型理论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于老师的内心向往着A类的变化,而且厌恶C类的乏味,但是因为现实的种种因素,他选择了这份偏于S类而且带有一定C类特质的工作。但他通过在工作中融入I类的专研和在业余进行A类的写作,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对工作中C成分的厌恶,并最终实现了以SAI为主的职业的平衡。
在上职业心理学这门课的时候,我曾经因为自己有两种相对应的兴趣特质同时突出而感到纠结。对此,老师在课堂上说:你们现在还处在职业性格的可塑期,这恰是一种两端都可以尝试的机会。今天,我在对于老师的访谈中获得了对此新的思考。在采访中,于老师不止一次地提到了“专研”这个词。他对于自己的这种定位,似乎跟我们传统上理解的高中教师不大一样。但这也让我看到了职业发展中的一种新的可能:未来的职业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最终或许并不取决与社会对它的定位,而是取决于你自己对它的认知和态度。这社会虽然给了我们许多框架与边框,但在那之外,多的是由我们发展的广阔空间!
最后,祝于老师未来一切安好,早日实现自己出书的愿望!也借这个机会祝福大十九最好的老师们,祝福远在天涯的“最好的我们”一切都好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