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竹
我要到北师大进修半年,出发前到乡下向婆婆辞行。婆婆极认真地叮嘱我说,去了以后给兄弟姐妹们写信,几封信装在一个信封里就行,省下个邮票。我点头称是。
“五一”节放假回来,儿子向我诉说他奶奶的逸闻趣事,说他奶奶提议灯泡应换个度数小的,省电;说他奶奶提议多买地蛋(土豆),因为这种菜不用去根去叶的,出数;说他奶奶批评厕所里常备卫生纸太浪费,提议用废字纸……儿子说完后哈哈大笑,我也哈哈大笑,但我知道,我们母子二人的笑是不尽相同甚至完全不同的。
我又到乡下去看望婆婆。婆婆说她到我家照看过十天,饮食起居,油盐酱醋,说得兴致勃勃。临走,婆婆从厨房拿出一只大铝锅,说这是我家蒸干粮的锅。我告诉她这锅早漏了几年了,再说现在也用不着蒸馒头,买就行。婆婆说是已经修好了,她说她让孙子带她去城里大集上问了好几家,换个底都得花五块钱,于是她不顾儿孙的反对,回家时顺便把锅带到了乡下,花了三块八换了底。“省下一块二!”她高兴地说。她又从旧木箱里拿出几件衣服,抖搂着给我看,说是她从村里卖棉纱的那里买了几块大点的,给她的孙子们拼了两件球衣。“比买现成的便宜,一样穿!”她说。她又从饭橱里拿出两个盘,说是用酒瓶子换的,共六个,每个儿家给两个。婆婆用报纸把球衣用心地包好,然后把球衣和盘子小心地放进大铝锅里,用一段小绳子把锅的两只耳朵拴住,提起来递给我。我接受这些东西时,用了极认真的态度,惟恐伤了她老人家的心。
我想起了一位同事曾经因了她婆婆常常用黄瓜把儿腌咸菜而嫌其吝啬而与之反目,何必呢?老人们自有她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习惯,也自有她们过日子的方式和方法。我感谢婆婆,更理解婆婆。(完)
199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