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嘻!技亦灵怪矣哉!”
这是学生时期学过的古文《核舟记》中对奇巧核雕的描写,记得还有一篇《核工记》也是类似的文章。多年过去,文章词句早已忘记,但对文中栩栩如生的描述及展现出的高超核雕技艺还是印象深刻。只是没想到多年之后身边也出现了一位这样的“核雕大师”。
这位“大师”不是别人,就是我老妈。
在老人的思想中,桃木、桃枝是吉祥的、避邪的,桃核当然也是属于此类。记得有一次,家里买的桃子特别大,且皮色红润、肉嫩汁多,吃后剩下的桃核个头匀称,核纹凹凸有致,浅浅的木黄色中带着点红,上面虽有残余的桃肉筋绊着,但丝毫没影响桃核的观感,老妈看了,不忍丢弃,于是把桃核洗干净,晾了干。此后便不时地拿在手中把玩着。
一日,老妈说她要把桃核做出个什么小东西来,我望着她认真的神情,无意打击她的热情,但也确实不相信她能做出什么,便笑了笑,对她说“好啊,做好后我来欣赏啊”以示支持鼓励。老妈拿出家中一把不常用的菜刀,取出桃核,趴在家里的一个台面上,不一会便传出“冬冬” 的敲打声和“嚓嚓”的刀削声,终于在好一阵的忙碌之后,老妈满头是汗,手里拿着个“核雕成品”,得意地向我展示,“怎么样啊?你看看,你看看!小花篮!”,一双粗糙的、满是皱纹的手!一手拿着把菜刀,一手举着她的作品,满脸热切地盯着我,那种神情!一瞬间我脑中忽然现出一个孩子举着她画的画儿得意地向她妈妈扬着——“妈妈,你看,画得好吗?”。
“哎呀,真不错!还真像唉,你怎么弄的,不容易吧!”我看着那个雕工粗拙、外形很有些糙的花篮,由衷地赞叹!虽然小花篮做得简单,但坚硬的桃核对一个毫无雕刻基础的老人来说,还真不是容易加工成品的。老妈本已洋洋自得,加上我称赞,更是喜形于色。
有了第一次的作品,这以后,每每我们吃过桃子,老妈便会把桃核洗净,检视一番,看看有无“可雕”之材,恩,这个不行,那个不合适,俨然一雕刻技师在挑选刻材,几番舍弃之后留下最佳适品,然后便在空闲时候,拿出那把菜刀,趴在已成专属工作台的小台面,仔细去做她的雕工了。每次做好后,老妈便会在花篮的把儿上系上红绳,挂在家里床头及其他可挂之处,既作了装饰,也起到“避邪”的作用。
时间久了,原本只是老妈做着玩儿的小花篮,现如今也在老妈手里做得越发的“精致”了,工序上也多了一道“上油”,这样等油吸收尽了,那核篮儿就显出一点的油光滑润来,倒确实像那么回事了。随着刻艺的提高,老妈的的“生意”也扩大了,家里的亲戚看到了,也觉得小花篮很有些精巧有趣,连连赞叹老妈厉害并主动讨要了小篮去,老妈当然是一片开心并乐得奉上小礼了。
其实老妈做的小花篮根本算不上核雕吧,只是她的自娱自乐而已,可谁又能说她的用心态度和巧妙利用不是和雕刻技师如出一辙呢!看着老妈赠我的小花篮,我也忍不住模仿着叹一句:嘻!技虽无灵怪,思却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