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______余华《活着》
立秋后连日来的闷热与潮湿,让人感觉快要透不过气来,每一天都在重复着昨天,虽然并没有太多的新意和不同,但日子依然如流水般不舍昼夜,又一年,在恍恍惚惚中过了一大半,疲惫,无力,焦虑伴着时常的乏味,这样的日子也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常常在思考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最好的,海子说要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那样的生活固然是好的,但真正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起
因
突如其来想写这样一篇推送
源于九寨沟地震,愿逝者安息。
每一个淹没在眼前一地鸡毛的生活里的人,都曾有一个向往诗和远方的梦,都曾向往远方蓝天白云的辽阔,向往武侠世界里抚琴弄剑,行细雨看青山的洒脱,但其实也仅仅是向往而已,毕竟像那样不顾一切,一直行走在路上的人,他们的勇气是大多数人所不能拥有的,或者说更多的人还是更贪恋一成不变的安逸生活,索然寡味是有的,但温水煮青蛙的感觉同样让人难以抗拒。
活着为了什么?
所
思
就在我对眼前如此这般的生活感到诸般厌烦时,九寨沟地震让我再次真实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世事的无常,在生与死面前,生活里种种的磨难根本不足以谈起,生活的无趣乏味更算不得什么了,我开始重新审视眼前的生活,平淡无趣,但至少还活着,比起那些在地震中被无情夺去生命的人们,我实在应当庆幸至少还能健康地活着。
想起今天看到的两则新闻,鼻子忍不住一阵发酸,一名如花年纪的年轻女子为了带父母去九寨沟旅游,不幸在地震中遇难,母亲看到女儿的遗体时,当场昏厥,人事不省,而另一边,一名初中女生轻生坠楼殒命,在生命最美的年纪里,与这美好的世界不告而别,令人痛心不已的同时,更让我们反思生命的意义,活着是为了什么?活着为了谁?
责
任
责任
余华的《活着》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但生命不是,每一个人来到世上,生命就赋予了我们应有的责任,对父母,对子女,对亲人,对朋友,这都决定了我们从来都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活,几千年前《论语》里已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赋予我们以生命,并非希望我们一定要前程似锦,风光无限,他们仅仅是希望我们能活着,而且好好地活着,倘若一个人只为自己而活,只想着自己,想生便生,想死便死,我想人类大概也不可能延续至今了。
像草木虫鱼一样,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活着,单纯地活着。
寄
托
面对生命生活里的诸般磨难,每个人采取的方式都不尽相同,有些人因为一念之差而产生轻生的念头,有些人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四处求医穷尽所有,有些人在天灾人祸里拼尽最后一口气,只为再多看一眼这繁华的世界,无论哪一种都让人扼腕叹息,生命以种种不可知的方式,考验着活着的每一个人。
人生匆匆数十载, 应该怎么去度过这一生才是对生命的不辜负呢?我不知道,但我想,至少应该珍惜生命,好好地活着,孝敬父母,爱护子女,用心对待朋友,让每一天都充满意义,如朱光潜先生说像草木虫鱼一样,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活着,单纯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