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荒山随笔系列是“荒山搂草打兔子”日常感悟与生活体验之记录,以散文为主,充分诠释“知己任性、文学纵情、历史如故、自然可亲,崇尚原创,永葆初心”之创作主题。
转载请注明,谢谢。
荒山随笔8:为什么思乡(二首)
其一、故山月已挂船头
客心如水水如愁
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
故山月已挂船头——《客发笤溪》[清]叶燮
这首小诗不知什么时候抄在笔记本的某一页,闲暇读来,一种醍醐灌顶般的通透感浑身漫延开来,好象打开了心灵深处尘封已久的一扇门,走进了故乡那崎岖而又静谧的小径里:那孩提时代的春江水暖,那暑期假日的夏荷薄风,那上学路上的春花秋实,那一晨醒来的弥天雪景———诸多朴素纯粹的景物纷至沓来,宁静、纯粹而梦幻,过去几十年来偶尔会在心头灵光闪烁的绝美景色在此刻一 一映入脑海,恍似春光烂漫,俨如百花争妍。
这美妙的感觉来自一首小诗,其实并不奇怪,好文无论长短,好诗不计平仄,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正体现在这里。
故乡,是每一个海外的游子内心深处最说不清忘不掉的一个地方;回乡,对每一个游子来说都是一种激动人心的时刻,无论你是功成名就还是名落孙山,无论你是走向失败还是暂时走在成功的路上,“少小离家老大回”的那种期盼都是一种难以描摹的寂寞,“近乡情更怯”的那种思念更是一种不可捉摸的喧嚣。
此处诗人采用了传统的比拟手法,以秋水缠绵来形容心情的起伏不定,以扁舟疾流来刻画归心似箭,可谓神似。
但全诗的高潮却不在这里,而是在经过秋水、扁舟、疾流的组合后,平空来了一句窗外的乡音、以及不知不觉中升起来皎洁的充满了童年记忆的山月,众景汇集,好似春暖花开百妙齐聚,产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艺术升华,使得一张朴素的白描画一下子变成了一部钟灵秀气的活动镜头。所以,《客发笤溪》在诗词已经逐渐失去唐宋光芒的清诗世界,堪称经典,在“乡音未改鬓毛衰”和“近乡情更怯”之后,再一次建立了乡愁诗作的巅峰。
荒山随笔8:为什么思乡(二首)
其二、梦入芙蓉浦
燎沉香
消溽暑
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
一 一风荷举
故乡遥
何曰去
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苏幕遮》[宋]周邦彦
周邦彦,一个熟悉得有点陌生的名字,正如他的作品一样,数量、质量都可圈可点,但是其真正意义上的杰作并不多,在宋词中百花园中,他可能算得上名家,但是离大师的感觉总有点距离。
不过,这首《苏幕遮》委实好得有点突兀,看上去又爱又恨,也许这正是作者厚积薄发的缘故吧!其通篇都是写景叙事,平淡而又直白,但是又字字抒怀融情,令人情不自禁,如有路标指引,在毫无觉察中直达那心灵深处最柔软的一缕思乡情怀,其举重若轻的功力完全象是一代宗师在完成他的旷世大作之后余兴未衰、信手拈来的绝妙好辞。
故乡,是每一个游子内心深处最温柔的驻守,是每个儿女外出闯荡时的心灵寄托,思乡情怀是如此之普及、如此之容易共鸣,因为大凡在历史上成就大业者,几乎没有哪个不是“背井离乡”过的。
少小离家老大回,青春作伴好荣归,几乎已成为古往今来各类成功之路的标准轨迹,正因如此,几千年来,古今中外,思乡的作品层出不穷、形式多样、经典不断,诸如思乡曲、乡谣、望乡、乡愁、游子吟无一不是动人心弦。
如果说,成功者的思乡情怀还可以说是一种告慰或者荣归的话,那么对于外出闯荡尚未成功的众多游子来说,他们的思乡之感也许更情真,更显意切,更见故乡的博大与宽容。
是的,在一个游子眼中,故乡那一亩方塘半亩园几乎是无所不有、无所不能、无处不可入诗入画入相思的,以至于每每思念之余都会忍不住一句“故乡遥,何曰去”,甚至于“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如此情不自禁,仅仅是为了那一圆清塘,一举风荷吗?
为什么思乡?
因为故乡给了童年太多的欢乐… …
因为故乡给了少年太多的梦想… …
因为故乡给了青年太多的奋斗… …
因为故乡给了老年太多的回望… …
荒山随笔系列:为什么思乡
——待续中……